首页> 中文学位 >证券市场中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研究——基于新会计准则实施效果的检验
【6h】

证券市场中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研究——基于新会计准则实施效果的检验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引言

1.1 资本市场中的会计研究

1.2 价值相关性研究的三种方法

1.3 我国资本市场会计研究的历史背景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创新点

第2章 有效资本市场理论、投资异象与会计研究综述

2.1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

2.1.1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研究综述

2.1.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2.2 行为金融学的挑战

2.3 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的惯性投资策略

2.4 证券市场与会计信息

2.4.1 有效市场理论对实证会计研究的意义

2.4.2 行为金融学对基于会计信息盈利性的理论支持

2.4.3 本文对市场有效性假设的理解和运用

第3章 我国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3.1 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3.2 新会计准则带来的影响

第4章 信息观下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检验

4.1 会计数字的信息含量

4.2 信息含量研究对样本和数据的考虑

4.3 检验交易量

4.3.1 绝对成交量

4.3.2 相对成交量检验

4.4 异常收益的波动率检验

4.5 回归分析

4.5.1 回归分析方法介绍

4.5.2 本文的模型和参数

4.5.3 回归结果与分析

第5章 计价观角度的验证

5.1 计价观研究综述

5.2 本文的模型

5.3 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与股价关系的描述统计

5.4 计价观下的实证结果

5.5 R2的影响因素分析

5.5.1 规模的影响

5.5.2 行业的影响

5.5.3 收益质量的影响

5.6 计价观下的套利--反应不足还是反应过度

5.6.1 盈余套利研究综述

5.6.2 基于P/E、P/B的套利可能性

5.7 信息观和计价观的比较

第6章 契约观角度的理解

6.1 契约观发展概述

6.2 契约观下我国国有股的两层博弈研究

6.2.1 国有股面临的第一层博弈

6.2.2 会计信息披露过程的第二次博弈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对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性检验

7.1 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性

7.2 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性的必要性检验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总结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财务会计信息与股价行为的关系研究是会计学界和金融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我国近几年关于会计信息含量的研究非常少,重要成果集中在2000年左右,随着会计准则的不断改革,尤其是2007年1月1日上市公司开始执行新的会计准则,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是否有了明显的增加,盈余信息对投资决策的指导作用是否有了明显的增强尚未经过系统的检验和分析。本文主要研究资本市场对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反应,检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从理解有效资本市场与行为金融学的交锋、理解证券价格的决定机制入手,梳理证券价格对会计信息反应研究的发展脉络和框架,探讨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结合新准则的公布,检验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是否有了明显的提高,是否为我们的投资决策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价值。
   本文首先探讨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研究基础,分析了有效资本市场理论和行为金融学理论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理论指导作用。接着以新会计准则开始实施为出发点,结合新会计准则改革的内容,检验会计盈余信息的市场反应。本文分别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的三种研究方法——信息观、计价观和契约观的角度,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定量研究和理论推导,借此观察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
   信息观的角度主要采用事件研究法。具体分为三个步骤,成交量检验、波动率检验和回归检验。检验的结果表明,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的盈余公告确实具有显著的信息含量。
   计价观的理论框架下,本文首先应用费森-奥尔森模型进行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的对比分析,结合新会计准则出台过程,考察2003年到2007年年报数据对股价解释力度的变化,结果显示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对股价有很好的解释作用,且近几年解释力不断提高。其次,本文考察了规模、行业因素和收益质量对拟合优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规模大小与拟合优度成正比,即规模越大的公司,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对股价的解释力越强。此外行业和收益质量的区别对R2有较大的影响。最后本文检验了基于盈利公告信息的套利可行性,基于P/B和P/E的信息可以获得不同的投资收益。
   在契约观的理论框架下,本文从我国国有股存在的特殊性角度出发,从理论上构建了我国会计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发展的两层博弈关系:第一层是国有股的委托代理关系,其影响的是上市公司的实质业绩;第二层是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的博弈,其影响的是盈余信息质量的选择。通过契约观角度的分析,探究会计盈余信息价值相关性提高的另一种原因。研究表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不仅有赖于会计改革制定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而且要求改革提供有效的信息披露、市场监管、激励机制等支撑系统。
   最后本文检验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要性。应用计价观下的费森-奥尔森模型,检验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的价值相关性的区别,即按照境内新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是否明显低于按照境外准则编制的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结果表明按照境内准则要求编制的盈余信息能很好地解释A股市场的回报率,而国际会计准则下的盈余信息对股价的解释能力却不强。因此制定会计准则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时,必须结合本国的经济环境,简单地要求从我国会计准则倒向国际会计准则的观点并没有得到有力的支持。

著录项

  • 作者

    王为;

  •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授予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学科 金融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林桂军;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832.51;
  • 关键词

    证券市场; 价值相关性; 会计盈余; 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