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通阳解毒汤治疗结节囊肿型痤疮的临床研究
【6h】

通阳解毒汤治疗结节囊肿型痤疮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痤疮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1.1 中医学对痤疮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痤疮的中医辨证治疗现状

1.3 温通法治疗痤疮的中医理论基础

2 结节囊肿型痤疮的内服药治疗概况

第二部分 痤疮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调查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和内容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通阳解毒汤治疗结节囊肿型痤疮的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3 临床研究的质量控制

4 研究伦理

5 研究结果

6 讨论

附表(评分标准)

治疗组部分患者治疗前后照片

部分患者治疗前舌象照片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为其特征,常伴皮脂溢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等,痤疮的发病率和就诊率都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由于本病影响患者容貌,极易给患者心理造成压力,损害身心健康,在部分患者还严重影响学习和工作,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结节囊肿型痤疮更因其治疗困难、容易遗留疤痕,长期以来是中西医临床医生共同的难题。
   结节囊肿型痤疮的西医治疗目前仍以口服异维A酸最为有效,但存在着禁忌症以及副作用等诸多问题,使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临床中,结节囊肿型痤疮中医辨证多见阳郁寒凝证,而常用的痤疮辨证分型很少提及阴证、寒证,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治疗方药。
   一、文献综述
   1.综述了中医学对痤疮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多数医家认为痤疮病位在肺、因于风热。但现代临床研究表明单一的“肺经风热”已不能完全概括痤疮的证候特点,所以很多学者已经从多个角度对痤疮的病机进行探索。较具代表性的有:肾阴不足,相火偏旺;肝失疏泄,肝郁化火;肝肾阴虚、冲任不调。但从辨病的角度来看,以上几种病机都不能概括痤疮的“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找到更能揭示痤疮发病本质和规律的核心病机。通过复习《内经》原文及各家注解发现“阳郁”是痤疮发病的关键以及贯穿各个证型的核心。
   肺经风热证、脾胃湿热证、痰瘀互结证是痤疮患者比较常见的证型,较早被广泛认识与接受,在遣方用药方面也有很多成熟的经验。近年有医家提出新的证型,如冲任不调证、肝肾阴虚证等,说明痤疮的辨证分型系统仍处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根据中医外科学理论及文献研究发现,痤疮的辨证分型还应包括阴证、寒证、虚证。结合临床所见认为痤疮(尤其结节囊肿型痤疮)患者中存在“阳郁寒凝证”,属半阴半阳、寒热错杂或上热下寒证,但整体以阴寒为主。
   温通法是中医外科学常用内治法之一,指用温经通络、散寒化痰等药物,以驱散阴寒凝滞之邪,为治疗寒证的主要法则。常用的药物有附子、肉桂、干姜、桂枝、麻黄、细辛、羌活、独活等。代表方剂为阳和汤。研究发现,麻黄附子细辛汤也有类似功效。“阳郁寒凝证”兼具“郁”和“寒”两方面特征,治疗法则应以温通为主。
   2.综述了结节囊肿型痤疮的内服药治疗概况。
   目前针对结节囊肿型痤疮的内服药物治疗,中西药可选择种类均较少。西药方面,首选异维A酸口服,对于病情严重者,也可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性激素等,但均存在多种毒副作用,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中药内服方面,针对结节囊肿型痤疮的研究报道较少,治法仍以活血化瘀为主,缺少新的突破。
   二、痤疮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调查研究
   目的: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说明“阳郁寒凝证”的客观存在,并分析探讨其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
   方法:全部病例均来源于广安门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寻常痤疮患者。主要以询问、答卷和体检方式获取患者信息资料。内容指标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皮疹形态、病情分级、皮肤类型、自觉症状、皮损表现、舌象、脉象、辨证分型以及生活习惯等。中医辨证分型部分可单选或多选,由调查者综合病例资料后进行判断。中医辨证分型共5型,分别为肺经风热证、湿热蕴结证、血瘀痰凝证、冲任失调证及阳郁寒凝证,前4型诊断标准参照本科室诊疗常规制订,阳郁寒凝证诊断标准为自拟。计数资料的描述使用频数、频率和构成比;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
   结果:共收集255例寻常痤疮患者,男性66例,女性189例,男女性别比1:2.86。就诊年龄最小10岁,最大40岁,平均24.62岁。其中10~12岁的患儿1例;13~18岁的青少年14例;19~35岁的青年235例;36-40岁的壮年5例。病程1周~16年。粉刺型65例,丘疹脓疱型128例,结节囊肿型60例,聚合型2例。皮肤干燥型7例,油型153例,中间型22例,混合型73例。各型皮肤发病率依次为油型>混合型>中间型>干燥型,油型最高,干型最低。255例患者中5种中医证型共出现324次,其中湿热蕴结证出现次数最多(104次),其次为阳郁寒凝证(82次)。
   男性患者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证型为湿热蕴结证,女性患者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证型为阳郁寒凝证,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饮食结构与健身习惯在男女两性患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男性患者中“肉食较多”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女性患者中“经常参加健身活动”者比例明显低于男性。提示这两种中医证型与患者的饮食结构及健身习惯可能有关。
   各皮疹形态(除聚合型外)患者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证型分别为:粉刺型——肺经风热证,丘疹脓疱型——湿热蕴结证,结节囊肿型——阳郁寒凝证。差异有显著性(除湿热蕴结证外)。
   单一证型者187例、两证相兼型者65例、三证相兼型者2例、无证型者1例。提示痤疮的辨证治疗不能过于简单化,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三、通阳解毒汤治疗结节囊肿型痤疮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随机、阳性药物对照的研究方法,客观评价通阳解毒汤对结节囊肿型痤疮的临床疗效。
   方法:所有病例均来源于广安门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结节囊肿型痤疮患者。依据诊断标准、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样本筛选,按就诊的先后次序纳入96例符合条件的受试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皮肤病学》(赵辨主编)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治疗组口服通阳解毒汤(基本方:麻黄6g、黑附片6g(先煎)、细辛3g、黄连6g、吴茱萸2g、白芍12g、炙甘草6g、丹参15g、白花蛇舌草15g。加减法:大便溏泻者加炒白术10g、茯苓10g;皮疹肿痛明显者加连翘15g、地丁15g;舌质紫暗者加桃仁10g、红花10g;腹胀痛者加干姜6g。),每日1剂,分2次服;对照组口服大黄蜇虫丸(湖南德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3020017),每次3g,每日2次。疗程8周,每1~2周复诊一次。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8周的基本损害量化评分、中医证候的量化评分,统计总积分,并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拍摄靶皮损照片。依据总积分下降率判定两组治疗效果。记录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症状、程度、是否经过特殊处理、消失时间等。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果:96例入组结节囊肿型痤疮患者,完成试验87例。治疗组完成44例,脱落4例;对照组完成43例,脱落5例。
   2组患者中,治疗组44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7例,年龄最大35岁,最小15岁,平均25.68岁;对照组43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35例,年龄最大35岁,最小18岁,平均24.09岁。治疗组病程最长120个月,最短1周,平均15.12个月;对照组病程最长120个月,最短2周,平均13.79个月。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疗前皮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44例,痊愈15例,显效23例,有效5例,无效1例,痊愈率34.1%,总有效率86.4‰对照组43例,痊愈4例,显效24例,有效10例,无效5例,痊愈率9.3%,总有效率65.1%;经统计学处理卡方检验,x2=11.403,P=0.010<0.05,说明2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配对T检验处理,2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初诊比较,治疗组总积分以及皮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在治疗2W、4W、6W、8W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积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组相同,对照组各时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经方差分析处理,2组患者治疗后总积分同期比较,从第4W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8W时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从治疗第2周起治疗组总积分下降率、中医证候评分下降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皮损评分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8%、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四、结论
   在痤疮患者中存在阳郁寒凝证型,尤其在女性患者、结节囊肿型患者中较多见;通阳解毒汤治疗结节囊肿型痤疮(阳郁寒凝证)疗效较好,在消退皮损的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阳郁、阳虚等证候表现。因此,我们认为是对已有痤疮辨证治疗体系的补充与完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