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研究——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例
【6h】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研究——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思路

2 文献述评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操作风险管理研究评述

3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构建:基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COSO框架

3.1 操作风险的管理原则

3.1.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操作风险管理框架相关的十条原则

3.1.2 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确立的原则

3.2 基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COSO框架的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

3.2.1 借鉴COSO框架构建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的可行性

3.2.2 基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COSO框架的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设计

4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4.2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2.1 对操作风险的认识不清,关于操作风险的来源没有统一的界定

4.2.2 操作风险管理的意识淡薄,尚未形成全面风险管理文化

4.2.3 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基础薄弱

4.2.4 有关操作风险的信息披露不足

4.2.5 外部环境不完善

4.3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的成因分析

4.3.2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5 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对策

5.1 制定清晰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与政策

5.2 设计适当的操作风险管理流程

5.3 构建科学合理的操作风险基础设施

5.4 营造良好的操作风险管理环境

5.5 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和制度

5.6 加强信息披露和市场约束

6 结论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6.1 结论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操作风险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2004年发布的新资本协议中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的范畴,我国监管当局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对我国银行业进行操作风险管理提出了要求。然而应当看到,无论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还是我国监管当局的指导意见,主要针对的是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对于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并非完全适用,毕竟开发性金融机构是比较独特的、与普通商业银行不同的金融机构,而按照并非为其量身定做的框架进行操作风险管理,其效果恐怕不尽理想。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尝试建立适用于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在对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给出解决该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国内外操作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引入操作风险管理,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基础,融合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的相关元素,建立适用于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 Basel-COSO ORM)。在对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后,根据Basel-COSO ORM框架,提出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的相关对策,包括:制定清晰的操作风险管理流程与政策;设计适当的操作风险管理流程;构建科学合理的操作风险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操作风险管理环境;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和制度;加强信息披露和市场约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