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假币收缴法律问题研究
【6h】

假币收缴法律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我国假币收缴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金融机构假币收缴成果显著

2.1.1 假币收缴量大且大面额假人民币占比重大

2.1.2 一些地方基层金融机构假币收缴量减少

2.2 金融机构在假币收缴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2.1 法律制度缺乏灵活性致使部分金融机构“遇假难收”

2.2.2 金融机构自身及其工作人员在假币收缴中存在的问题

2.2.3 假币收缴难得公众支持

第3章 我国现行假币收缴相关法律依据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3.2 《中国人民银行法》

3.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

3.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

3.5 《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

3.6 《反假人民币奖励办法》

第4章 假币收缴中的法律问题及相关法律制度缺陷

4.1 假币收缴合宪性分析

4.2 法律制度本身的缺陷

4.2.1 相关法律对货币持有人的权利保护不够

4.2.2 《收缴办法》的部分规定缺乏灵活性

4.2.3 假币无偿收缴制度不具激励性

4.2.4 金融机构收缴假币风险和激励不对等

4.2.5 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遇假不收”缺乏有效监管

4.2.6 公众易对变造币的收缴产生误解和质疑

第5章 我国假币收缴相关制度的完善与构建

5.1 外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法律规定

5.2 外国解决收缴难题的相关做法及借鉴

5.3 完善我国假币收缴相关法律制度的思考

5.3.1 加大假币收缴相关法律宣传力度

5.3.2 采取措施激励假币善意持有人主动上交假币

5.3.3 借鉴美国做法发展保险理赔及推广信用证结算

5.3.4 给予金融机构收缴假币适当奖励并加大其违规处罚

5.3.5 完善收缴与鉴定相关规定、对金融机构加强监管

5.3.6 完善打击假币相关法律、打击假币重在源头堵截

5.3.7 面对假币政府该有更大作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一旦人们不慎被动持有假币,只能由自己独自承担损失。在当前假币泛滥之下,我国的假币无偿收缴制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民众的质疑。
   流通领域的假币损害公众利益,扰乱经济金融秩序。为了有效遏制假币流通,1995年公布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中明确规定:“伪造、变造的货币一律收缴,上交中国人民银行统一销毁”。2000年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对金融机构发现伪造、变造人民币要予以收缴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2003年实施的《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则是根据上述法律、法规,对金融机构在假币收缴、鉴定过程中的权限与操作程序,货币持有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金融机构违规责任做了具体规定。从近些年来我国金融机构收缴假币情况看来,上述法律法规得到了较好的实施。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金融机构自身及其工作人员对假币收缴工作不够重视、对法律规定执行不够严格;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竞争,为了不得罪客户,有的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遇假不收。另外,收缴工作得不到民众支持也是收缴难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收缴假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致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法律制度。通过对假币收缴存在问题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相关法律制度的缺陷。主要有:相关法律对货币持有人的权利保护不够:收缴办法的部分规定缺乏灵活性;无偿收缴制度不具激励性;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假币收缴缺乏有效监管等。
   在本文中,笔者在使用比较法对中外相关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以及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对现象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假币收缴法律制度的建议。如借鉴美国做法发展保险理赔及推广信用卡结算;给予金融机构适当奖励并加大其违规处罚;完善收缴、鉴定程序,加强对金融机构收缴假币工作的监督等。假币收缴事关公民的切身利益,要通过对法律的完善减少收缴过程中的矛盾和纠纷,使其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