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税会差异的制度因素分析
【6h】

税会差异的制度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文献

1.2.2 国内相关文献

1.3 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2章 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差异的理论分析

2.1 税会差异的必然性

2.1.1 宏观经济环境的视角

2.1.2 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差异视角

2.2 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制度差异

2.2.1 税法目标与会计目标的差异

2.2.2 税法遵循原则与会计遵循原则的差异

第3章 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差异的实务分析

3.1 收入类

3.1.1 销售货物收入

3.1.2 劳务收入

3.1.3 股息和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3.1.4 利息收入

3.2 扣除项目类

3.2.1 工薪支出

3.2.2 业务招待费

3.2.3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3.2.4 借款费用

3.2.5 捐赠支出

3.2.6 各项资产减值准各

3.3 资产处理类

3.3.1 资产的确认的差异

3.3.2 资产计价的差异

3.3.3 资产价值转移的差异

第4章 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差异的实证分析

4.1 指标选取与模型设计

4.1.1 因变量的确定和量化

4.1.2 制度因素变量(自变量)的确定

4.1.3 控制变量的引入

4.1.4 模型设计

4.2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取

4.2.1 数据来源

4.2.2 样本搜集和筛选

4.3 税会差异的描述性统计

4.3.1 宏观分析

4.3.2 行业分析

4.3.3 制度因素分析

第5章 对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相协调的建议

5.1 协调的必要性

5.1.1 对企业而言,增大了纳税人的涉税风险

5.1.2 对报表使用者而言,削弱会计信息相关性

5.1.3 增加社会成本

5.2 协调的方向

第6章 结言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20世纪90年代的会计准则改革与税制改革使我国会计准则与税法出现了分离的趋势,且该趋势有逐步扩大的倾向,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处理二者的差异就成为我国经济制度改革过程中的突出问题。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税制完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如何处理会计准则与税法之间的关系,既是会计准则和税收制度设计的理论问题,又是征纳双方确定征纳税额和反映会计信息的实践问题。基于这样一个新的制度背景,本文着重从理论、实务和实证三方面讨论引起税会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其中,在实证部分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影响税会差异的主要制度因素。接下来说明对二者差异进行协调的必要性,最后结合实证部分的结论,从原则层面和具体操作层面上探求协调的可行思路。
   会计准则与税收的差异处理不仅是税务部门与企业的重要工作,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明确差异形成的原因和协调的方向,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制定者在制定政策、加强二者间协调时将更具有针对性,进而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涉税风险、减少社会成本、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创新之处在于运用最新数据,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得出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和会计税前利润差异的主要制度因素,为理论分析提供支持。不足之处在于受笔者理论水平限制,政策建议不够成熟;另外实证数据采用的是2008年半年报数据,不能反映完整会计年度的税会差异情况。希望能借此文提醒自己理论水平的不足,作为以后相关方面理论学习和研究的动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