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证研究
【6h】

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1 选题背景

1.2.2 选题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构思和设计路线图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及“均等化”的界定

2.2 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途径的研究

2.3 关于公共服务区域间均等化现状的研究

2.4 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作用研究

2.5 概括性评论

第3章 本文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解

3.1 对“基本公共服务”的界定

3.2 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平”观的界定

3.2.1 对基本公共服务公平主体的界定

3.2.2 对基本公共服务公平客体的界定

3.2.3 均衡的原则

第4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评估

4.1 模型与方法

4.2 指标体系设计

4.3 数据来源及说明

4.4 实证结果

4.4.1 利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

4.4.2 利用因子分析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

4.4.3 计算主成分得分

4.4.4 2003 ~2007年各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的演变过程

4.4.5 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综合评价的分绝对差值的变化情况

4.4.6 聚类分析

4.5 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可能原因分析

4.5.1 政治因素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状况的影响

4.5.2 经济和政策因素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状况的影响

第5章 结论、启示与若干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 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公共服务,通常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的基础上,一国全体公民不论其种族收入和地位差异如何,都应该公平、普遍享有的服务。而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根据一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为维持本国经济社会稳定、基本社会正义和凝聚力,保护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条件。出于道德和正义等方面的考虑,一般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应得到均等化的供给。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不仅有利于缓解我国当前面临的各种突出社会问题;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还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主义建设。
   本文将基本公共服务定义为由政府财政提供的包括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等五个方面的服务,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十个相关指标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状况综合评价模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K—均值聚类法测算了2003~2007年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状况的区域差异和差异演变趋势,以及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聚类情况。结果发现:(1)我国东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状况要明显优于中部和西部,且中部和西部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状况均处于较低水平;(2)我国中部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状况曾长期处于三个区域的最低水平。目前的这种现状不仅与区域本身经济发展程度相关,而且也与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与政治考虑密不可分,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财政促进和政策促进两个方面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