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石油贸易流向研究
【6h】

我国石油贸易流向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1.1 现实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

1.4 文章结构

第2章 世界石油贸易流向综述

2.1 石油贸易流向的概念及模式

2.1.1 石油贸易流向的概念

2.1.2 石油贸易流向的基本模式

2.2 国际石油贸易整体环境

2.3 世界石油贸易流向未来趋势

第3章 我国石油贸易流向现状分析

3.1 世界石油储量分布及发展趋势

3.1.1 现有储量分布

3.1.2 能源发展趋势及未来油气生产预测

3.2 我国石油贸易流向状况分析

3.2.1 贸易来源

3.2.2 贸易方式

3.2.3 运输状况

3.2.4 小结

3.3 当前我国石油贸易流向格局形成的原因

3.3.1 历史因素

3.3.2 供求形式

3.3.3 经济因素

3.3.4 政治因素

3.4 我国石油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

3.4.1未来石油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3.4.2 能源价格倒挂,能源市场化程度低

3.4.3 能源外交具有两面性

3.4.4 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十分有限

3.4.5 国际石油贸易摩擦

第4章 我国石油贸易流向优化及保障措施

4.1 美欧发达国家的石油贸易流向战略经验

4.2 我国石油贸易流向优化策略

4.2.1 石油贸易来源多元化

4.2.2 石油贸易方式多元化

4.2.3 构建“蜘蛛网”式战略运输线路

4.3 我国石油贸易流向优化保障措施

4.3.1 提高国内供给能力,适当控制国内需求和适度进口

4.3.2 充分利用当前经济危机,提高石油贸易主动性

4.3.3 和谐发展国际关系,保障石油供应稳定性

4.3.4 大力发展石油储备,提高风险规避能力

4.3.5 健全石油政策和法规体制,推进石油产业市场化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石油贸易流向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十分重要,我国的石油贸易流向受到能源供求形式、国际油价波动、美欧发达国家竞争及国内石油产业结构不完善的影响,长期存在着贸易方式单一、运输风险大、进口来源过度集中等问题。当前,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形式的不断发展,世界能源市场出现了以发展中国家市场地位上升为代表的新变化,世界石油贸易流向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我国石油贸易流向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以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并结合石油贸易的特殊性,确立了本文研究石油贸易流向的概念基础(我国石油贸易流向主要是指石油进口流向)。并从能源观念、能源市场格局、国际油价变动及能源国有化等方面对世界石油贸易形势进行了定性分析;以欧佩克地区、俄罗斯—中亚地区、拉美非等地区为重点,描述了世界石油贸易流向未来趋势。明确了我国石油贸易流向研究的宏观环境。
   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世界能源分布及未来能源结构进行了宏观分析,从贸易方式、运输状况、进口来源(结合中石化个案进行了宏微观分析)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石油贸易流向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我国石油贸易整体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充分结合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对我国石油贸易流向优化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整体注意了以下两个方面:在现状分析上,体现了系统思想,即以石油进口来源为主,结合贸易方式及运输路径进行了全面分析。在策略制定上,借鉴了欧美国家贸易流向战略经验,即:以地缘为中心实现贸易流向的全球多元化,同时建议实现贸易方式的进一步多元化,并大力构建“蛛网式”战略运输线路。
   文章最后得出了本文研究结论,并明确了不足及今后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