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长期化问题研究
【6h】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长期化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中长期贷款在90年代末开始由于政府取消信贷规模分配而逐步出现长期化趋势。尤其是2000年以来近十年中,我国银行贷款长期化的趋势日渐明显,成为同行业以及监管层颇为关注和担忧的一个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商业银行的自身偏好,我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重工业化,融资渠道限制,货币及信贷政策支持等等,不同经济发展时期也有不同的特殊原因。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后的近几年,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扩大内需,改善经济结构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了信贷爆发式增长,对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等的中长期贷款进一步长期化。
   不可否认中长期贷款的发放的确为加快我国基础项目建设、调整改善经济结构、推动工业化进程以及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支撑作用,解决了诸多企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融资问题,一定程度上增加银行收益。但由于其期限长、流动性差,风险高且具有隐蔽性,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其规模和投向的产业结构变化以警惕潜在的诸多问题和风险,如期限错配导致的流动性风险、不良贷款增加的风险、利率风险以及产能过剩等问题。我们必须及早加以防范,避免问题发生,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增长。
   本文首先从各种官方渠道搜集数据进行归纳比较,清晰分析并展现了近年来中长期贷款增加的明显趋势;其次,回顾结合之前国内外文献对贷款长期化的理论解释,深刻剖析近几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再次,通过一些量化指标结合银行贷款实际历史数据,用事实和数据证明贷款长期化现象背后潜在的风险;最后,针对上述分析给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防范贷款长期化的风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