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6h】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1.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结构与方法

1.2.1 研究结构

1.2.2 研究方法

1.3 文献回顾

1.3.1 国内文献回顾

1.3.2 国外文献回顾

2.合作金融发展概述及理论基础

2.1 合作金融的一般认识及其特点

2.1.1 对合作金融的一般性认识

2.1.2 合作金融的特征

2.2 合作金融的组织形式

2.2.1 民间合作金融组织

2.2.2 信用合作社

2.2.3 信用合作联合社

2.2.4 国际合作社联盟

2.2.5 合作银行

2.3 合作思想的形成

2.3.1 空想社会主义的合作思想

2.3.2 无政府主义的合作思想

2.3.3 马歇尔的合作思想

3.德国合作金融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3.1 德国合作金融的组织体制

3.2 德国合作金融的业务

3.2.1 基层合作银行的业务

3.2.2 地区合作银行的业务

3.2.3 中央合作银行的业务

3.3 德国合作金融体系的特点

3.3.1 德国的合作金融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比较密切

3.3.2 德国具有完善的住房金融体系,本质特征明显

3.3.3 德国合作金融法制相对完善

3.4 德国合作金融对我国的启示

3.4.1 加强合作金融立法,为合作金融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3.4.2 建立农村信用社间新型关系

3.4.3 尊重农村信用社主体地位,恢复合作金融的本来面目

4.美国合作金融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4.1 美国合作金融的组织体制

4.1.1 农业信贷合作金融系统

4.1.2 互助储蓄机构

4.2 美国合作金融体系的特点

4.2.1 完善的农村合作金融的组织管理体系

4.2.2 完善的农村合作金融的保障机制

4.2.3 政府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

4.3 美国合作金融对我国的启示

4.3.1 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金融商业运营管理体系

4.3.2 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行业保障机制

4.3.3 完善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5.日本合作金融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5.1 日本合作金融的组织体制

5.1.1 农林渔业合作金融体系

5.1.2 中小企业合作金融体系

5.2 日本合作金融体系的特点

5.2.1 政府大力支持

5.2.2 严格遵循合作制原则

5.3 日本合作金融对我国的启示

5.3.1 提高政府支持力度

5.3.2 建立健全完善的组织框架体系

5.3.3 坚持规范的合作制度

6.当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1 农村合作金融管理体制落后,管理效率低下

6.1.1 股份合作性质发生变异,农村合作金融体制失去基础

6.1.2 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

6.1.3 县联社与基层信用社之间管理关系不顺

6.2 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

6.2.1 农村金融市场不成熟

6.2.2 农村金融服务不发达

6.2.3 市场缺乏竞争主体和竞争机制

7.研究结论及建议

7.1 改革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体制

7.2 建立“以农为本’’的产业链条,多方保障农村合作金融发展

7.3 建立和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7.4 整合农村金融资源,增强农村金融服务功能

7.5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合作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合作经济的有机组成,也是政府金融和商业金融的积极补充。本文主要采用了实证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来加以研究。合作金融在世界各国都表现出了不同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在本文中,主要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的合作金融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其组织体系以及业务特征,为我国的合作金融提供实践基础。本文还通过比较来分析我国与国外合作金融组织的异同,讨论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现有的问题,并研究适合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之路。
   本文主要以合作金融的发展模式为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先后对合作金融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展开论述。首先,以合作金融的理论概念作为研究基础,对合作金融的一般认识、特征、组织形式,以及合作思想的形成做详细的介绍。第二部分,通过对欧美、日本等国家的合作金融组织的分析,探讨其合作金融体系的组织体制和发展模式,并讨论其特点对我国合作金融发展的启示。第三部分,分析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现有的状况和所面临的困难。最后,总结研究结论,并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提出意见与建议。
   总之,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外合作金融的发展特点,对我国当前合作金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进行梳理,寻求我国合作金融的转变途径,为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合作金融事业提供新的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