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益肾骨康方治疗骨转移癌痛临床研究及对骨转移瘤信号转导机制作用
【6h】

益肾骨康方治疗骨转移癌痛临床研究及对骨转移瘤信号转导机制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语表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肿瘤溶骨性骨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二 骨转移癌中西医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引言

第一部分 补肾化瘀中药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研究

1 诊断标准

2 一般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分组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抽样方法

3.2 治疗方案

3.3 观察指标

4 疗效评价标准

4.1 疗效评价

4.2 安全性评价

4.3 不良反应事件判断标准

5 统计学分析

6 结果

6.1 基线比较

6.2 疼痛影响评分

6.3 体力状况

6.4 疼痛评分

6.5 氨酚羟考酮(泰勒宁)用量

6.6 安全性评价

7 讨论

7.1 骨转移癌疼痛的病机治则及立法组方分析

7.2 补肾化瘀法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分析

8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建立溶骨性骨转移裸鼠模型评价益肾骨康方抑制骨转移癌发生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剂及药物

1.2 仪器设备

1.3 实验动物

1.4 人肺腺癌溶骨性骨转移细胞株

1.5 细胞培养

1.6 左心室注射溶骨性骨转移癌模型的建立

1.7 分组及给药

1.8 Micro SPECT/CT显像

1.9 病理组织学HE染色

2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细胞培养结果

3.2 Molecular imaging(microSPECT/CT)结果

3.3 病理组织学HE染色观察骨转移灶

3.4 各组骨转移率、骨转移部位数量、肿瘤细胞数勘细胞总数(%)

3.5 各组裸鼠造模5周后体重变化情况

4 讨论

4.1 左心室注射法裸鼠骨转移癌模型的建立

4.2 Micro SPECT/CT显像

4.3 益肾骨康方可以抑制裸鼠的肿瘤骨转移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益肾骨康方对溶骨性骨转移癌FAP信号转导机制的调控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剂及药物

1.2 仪器设备

1.3 实验动物及左心室注射溶骨性骨转移癌模型的建立

1.4 分组及给药

1.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益肾骨康方对溶骨性骨转移裸鼠FAK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

3.2 益肾骨康方对溶骨性骨转移裸鼠CD49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

3.3 益肾骨康方对溶骨性骨转移裸鼠CaNAβ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

3.4 益肾骨康方对溶骨性骨转移裸鼠CXCR4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益肾骨康方对骨转移癌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剂及药物

1.2 仪器设备

1.3 实验动物及左心室注射溶骨性骨转移癌模型的建立

1.4 分组及给药

1.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益肾骨康方对溶骨性骨转移裸鼠脊髓背角GFAP蛋白的表达的调控作用

3.2 益肾骨康方对溶骨性骨转移裸鼠脊髓背角c-fos蛋白的表达的调控作用

3.3 益肾骨康方对溶骨性骨转移裸鼠脊髓背角SP蛋白的表达的调控作用

4 讨论

4.1 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与骨转移疼痛

4.2 脊髓背角c-fos蛋白表达与骨转移疼痛

4.3 脊髓背角SP蛋白表达与骨转移疼痛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益肾骨康方对OPG/RANKL/RANK系统的调控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剂及药物

1.2 仪器设备

1.3 实验动物及左心室注射溶骨性骨转移癌模型的建立

1.4 分组及给药

1.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益肾骨康方对溶骨性骨转移裸鼠OPG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

3.2 益肾骨康方对溶骨性骨转移裸鼠RANKL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

3.3 益肾骨康方对溶骨性骨转移裸鼠IL-6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

展开▼

摘要

骨转移癌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骨转移癌的主要症状是疼痛。其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这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和热点。西药治疗均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及成瘾性,不利于药物的合理使用,因此寻找不良反应小、无成瘾性的药物成为治疗骨转移癌的重要方向。中医中药以其毒副作用小,疗效佳在骨转移癌痛的治疗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前期临床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开展补肾化瘀法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研究及其对溶骨性骨转移癌信号转导机制以及镇痛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深入研究。本研究分五部分:(1)补肾化瘀中药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研究;(2)建立溶骨性骨转移裸鼠模型评价益肾骨康方抑制骨转移发生的作用;(3)益肾骨康方对溶骨性骨转移癌FAP信号转导机制的调控作用;(4)益肾骨康方对骨转移癌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的作用;(5)益肾骨康方对OPG/RANKL/RANK系统的调控作用。
   第一部分:补肾化瘀中药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研究以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的骨转移癌疼痛为研究对象,对前期研究有确切疗效的补肾化瘀中药进行疗效评价。
   [方法]按照临床试验设计规范,采用平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原则,根据中医辨证标准将符合诊断标准的骨转移癌疼痛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共纳入观察病例51例,中药组26例,对照组25例。中药组患者在口服泰勒宁基础上,同时口服补肾化瘀中药“益肾骨康方”,同单纯口服氨酚羟考酮泰勒宁组进行对照。通过对疼痛影响评分、体力状况、疼痛评分、泰勒宁用量等关键性指标进行组间及治疗前后比较,综合分析、科学评价,观察补肾化瘀法辨证治疗对于骨转移癌疼痛患者疼痛的治疗作用。
   [结果]
   1、对全部入组病例的年龄、各组男女性别比例情况进行基线分析,中药组男患者与女患者的比例分别为46.15%和53.85%,对照组男患者与女患者的比例分别为48%和52%,x2检验结果示两组男女比例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和对照组年龄的分别为65.15±11.43和63.28±13.48,t检验结果示两组年龄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2、通过对两组病例疼痛影响评分有效率比较(例数/百分比),结果显示中药组与对照组的疼痛影响评分有效率分别为65.38%和28%,治疗后两组病例疼痛影响评分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经过14天的治疗,中药组KPS评分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有效率达84.61%,而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9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52.0%。经秩和检验,在14天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治疗后KPS评分为66.92±12.89与中药组治疗前52.31±13.66相比较统计学上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KPS评分为59.20±13.52与治疗前56.40±11.50相比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4、治疗前两组NRS评分比较,中药组为5.08±1.62,对照组为5.12±1.59,两组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NRS评分都有所降低,中药组为2.73±1.51与治疗前5.08±1.6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为4.16±2.13与治疗前5.12±1.59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5、治疗前两组首日泰勒宁单日用量,中药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04±1.82和6.56±2.31,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泰勒宁单日用量都有所降低,治疗组治疗后泰勒宁单日用量为4.35±0.63,与治疗前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泰勒宁单日用量5.60±2.06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6、安全性评价:在本试验中全部患者治疗前后均行肝功、肾功、血常规、心电图检查,治疗前后统计结果显示无明显变化,提示补肾化瘀中药使用安全,对人体心、肝、肾、造血系统无明显毒副作用。试验期间,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提示补肾化瘀中药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结论]
   1、补肾化瘀法治疗骨转移癌疼痛能够提高对疼痛影响评分的有效率;
   2、补肾化瘀法治疗骨转移癌疼痛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3、补肾化瘀法治疗骨转移癌疼痛能够降低NRS评分,减轻疼痛水平;
   4、补肾化瘀法治疗骨转移癌疼痛能够减少止痛药泰勒宁的单日用量;
   5、补肾化瘀法治疗骨转移癌疼痛无明显不良反应,无明显毒副作用,是安全的。
   第二部分:建立左心室注射肺腺癌溶骨性骨转移裸鼠模型评价益肾骨康方抑制溶骨性骨转移发生的作用
   [目的]本实验以获得专利的具有溶骨性骨转移特性的肺腺癌细胞系通过左心室注射法建立溶骨性骨转移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观察中药的干预作用。
   [方法]本研究采用了获得专利的CPA YANG1BM细胞系,在杨顺芳教授的指导下,采用左心室注射法建立了肺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最终经过MicroSPECT/CT显像和病理切片证实模型组发生了100%的骨转移癌,证实造模成功。将裸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并于造模后第3天起给予药物干预。益肾骨康方低剂量组:益肾骨康方浸膏剂混悬液3g/kg,1次/日×5周,灌胃;益肾骨康组中剂量组:益肾骨康方浸膏剂混悬液12g/kg,1次/日×5周,灌胃;益肾骨康组高剂量组:益肾骨康方浸膏剂混悬液24g/kg,1次/日×5周,灌胃;帕米膦酸二钠组:帕米膦酸二钠4.5mg/kg,2次/周×5周皮下注射给药;益肾骨康方(低)+帕米膦酸二钠组(中+西组):益肾骨康方浸膏剂混悬液3g/kg,1次/日×5周,灌胃,同时帕米膦酸二钠4.5mg/kg,2次/周×5周皮下注射给药;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0.5ml,2次/周×5周皮下注射;同时1ml,1次/日×5周,灌胃。5周后经过Micro/spectCT显像和病理切片计算各组裸鼠肺腺癌的骨转移率、骨转移部位数量、各组裸鼠病理组织切片上肿瘤细胞数量/细胞总数(%)、每周称量各组裸鼠体重观察各组裸鼠体重下降情况。
   [结果]
   1、低剂量“益肾骨康方”组与中+西药组骨转移率为0%,骨转移部位数为0个;而模型组骨转移率为100%,骨转移部位数为12个;高剂量和中剂量“益肾骨康方”组骨转移率分别50%和33%,骨转移部位数分别为4个和2个;帕米磷酸二钠组骨转移率为17%,骨转移部位数为1个。
   2、病理组织学上可以看出,模型组裸鼠骨组织被肿瘤组织破坏严重,骨髓腔几乎完全被肿瘤细胞所填充,并可见多个破骨样细胞(多核巨细胞),骨小梁被破坏严重,部分区域可见实性肿瘤细胞团,骨小梁结构已经消失;而在骨髓腔的边缘部分,肿瘤细胞多呈活跃状态,肿瘤向外生长,骨小梁破坏严重,骨皮质广泛受侵,变薄或大片缺损;而益肾骨康方中、大剂量组虽然也发生了一定比例的骨转移,但是骨质被肿瘤细胞破坏的程度较轻,骨髓腔内可见一定的肿瘤细胞,骨小梁破坏及骨皮质受损较模型组明显减轻,骨皮质较完整。肿瘤细胞与总细胞的比值模型组明显高于“益肾骨康方”组,即模型组骨转移灶内的肿瘤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益肾骨康方”组(P<0.05)。
   3、模型组裸鼠体重下降率也明显高于低剂量“益肾骨康方”组(P<0.05)。
   [结论]
   1、成功建立了肺腺癌裸鼠溶骨性骨转移模型;
   2、“益肾骨康方”能够降低裸鼠肺腺癌骨转移率及骨转移部位数;
   3、“益肾骨康方”能够降低裸鼠肺腺癌骨转移灶内肿瘤细胞与总细胞的比例减轻骨转移灶骨质的破坏程度;
   4、“益肾骨康方”能够改善肺腺癌骨转移裸鼠的全身状况抑制其体重的下降。
   第三部分:益肾骨康方对溶骨性骨转移癌FAP信号转导机制的调控作用
   [目的]本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益肾骨康方对FAP信号转导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调控作用。
   [方法]在裸鼠肺腺癌溶骨性骨转移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分别观察各组裸鼠骨转移癌FAK、CD49以及CaN/NFAT信号转导关联靶点CaNAβ的表达以及组织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并使用MIA4.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统计每个高倍镜视野中表达的阳性物质的光密度值。
   [结果]
   1、模型组裸鼠发生了100%的骨转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模型组FAK蛋白及CD49蛋白过表达;而“益肾骨康方”低剂量组与中+西药组裸鼠未发生骨转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能够抑制FAK、CD49的表达(P<0.01)。因此“益肾骨康方”可能通过抑制FAK、CD49的过表达,从而抑制肺腺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即“益肾骨康方”通过阻断FAK介导的FAP信号转导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脱落和转移进而达到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
   2、模型组CXCR4高表达,而“益肾骨康方”低剂量组、中+西药组CXCR4低表达(P<0.01),表明“益肾骨康方”可能通过抑制CXCR4的表达抑制骨组织对肿瘤细胞的趋化作用,从而抑制肿瘤骨转移的发生;
   3、模型组CaNAβ高表达,而“益肾骨康方”低剂量组、中+西药组以及帕米磷酸二钠组CaNAβ低表达(P<0.05),表明“益肾骨康方”可能通过抑制CaNAβ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组织对骨质的破坏,去除了癌细胞的“定居”和扩展的基础。
   [结论]
   1、“益肾骨康方”可能通过抑制FAK、CD49的过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脱落和转移进而达到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
   2、“益肾骨康方”可能通过抑制CXCR4的表达抑制骨组织对肿瘤细胞的趋化作用,从而抑制肿瘤骨转移的发生;
   3、“益肾骨康方”可能通过抑制CaNAβ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组织对骨质的溶骨性破坏。
   第四部分:益肾骨康方对骨转移癌疼痛大鼠脊髓背角GFAP、c-fos、P物质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
   [目的]研究益肾骨康方对骨转移癌疼痛大鼠脊髓背角GFAP、c-fos、P物质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
   [方法]在裸鼠肺腺癌溶骨性骨转移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分别观察各组裸鼠脊髓背角GFAP、c-fos、P物质等蛋白的表达,并使用MIA4.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统计每个高倍镜视野中表达的阳性物质的光密度值。
   [结果]
   1、模型组裸鼠发生了100%的骨转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模型组脊髓背角GFAP、c-fos、P物质蛋白过表达;而“益肾骨康方”低剂量组与中+西药组裸鼠未发生骨转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GFAP、c-fos、P物质蛋白的表达处于较低的水平(P<0.01);“益肾骨康方”中、高剂量组裸鼠也发生了骨转移,但是这两组裸鼠脊髓背角GFAP、c-fos、P物质蛋白等与疼痛相关的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因此“益肾骨康方”可能通过抑制裸鼠脊髓背角GFAP、c-fos、P物质等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肺腺癌细胞的骨侵袭与转移所引起的疼痛,即“益肾骨康方”通过抑制裸鼠脊髓背角GFAP、c-fos、P物质蛋白的表达而起到一定的镇痛作用。
   [结论]
   1、“益肾骨康方”通过抑制裸鼠脊髓背角GFAP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肺腺癌细胞的骨侵袭与转移所引起的疼痛;
   2、“益肾骨康方”可能通过抑制裸鼠脊髓背角c-fos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肺腺癌细胞的骨侵袭与转移所引起的疼痛;
   3、“益肾骨康方”可能通过抑制裸鼠脊髓背角P物质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肺腺癌细胞的骨侵袭与转移所引起的疼痛。
   第五部分:从OPG/RANKL/RANK系统探讨益肾骨康方抑制肺腺癌溶骨性骨转移的机制
   [目的]本研究拟从OPG/RANKL/RANK系统阐述补肾化瘀法中药“益肾骨康方”抑制肺腺癌骨转移的机制。
   [方法]在裸鼠肺腺癌溶骨性骨转移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分别观察各组裸鼠OPG、RANKL、IL-6的表达,并使用MIA4.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统计每个高倍镜视野中表达的阳性物质的光密度值。
   [结果]
   1、模型组裸鼠发生了100%的骨转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模型组OPG蛋白低表达;而“益肾骨康方”低剂量组与中+西药组裸鼠未发生骨转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能够增加OPG蛋白的表达(P<0.01),“益肾骨康方”中、高剂量组裸鼠也发生了骨转移,但是这两组裸鼠OPG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因此“益肾骨康方”可能通过增加OPG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肺腺癌细胞的骨侵袭与转移。
   2、模型组裸鼠RANKL、IL-6蛋白过表达;而“益肾骨康方”低剂量组与中+西药组裸鼠未发生骨转移,与模型组相比,能够降低RANKL、IL-6蛋白的表达,(P<0.01),“益肾骨康方”中、高剂量组裸鼠也发生了骨转移,但是这两组裸鼠RANKL、IL-6蛋白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因此“益肾骨康方”可能通过降低RANKL、IL-6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肺腺癌细胞的骨侵袭与转移。
   [结论]
   1、“益肾骨康方”可能通过增加OPG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抑制肺腺癌细胞的骨转移;
   2、“益肾骨康方”可能通过抑制RNAKL、IL-6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组织对骨质的溶骨性破坏。
   [创新点]
   1、按照临床试验设计规范,采用平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原则,系统观察补肾化瘀法辨证治疗对于骨转移癌疼痛患者疼痛的治疗作用并进行疗效评价。
   2、本研究采用了获得专利的CPA YANG1BM细胞系,在杨顺芳教授的指导下,采用左心室注射法成功建立了肺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
   3、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补肾化瘀法“益肾骨康方”对FAP信号转导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调控作用。
   4、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补肾化瘀法“益肾骨康方”对骨转移癌疼痛大鼠脊髓背角GFAP、c-fos、P物质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揭示该方镇痛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5、从OPG/RANKL/RANK系统阐述补肾化瘀法中药“益肾骨康方”抑制肺腺癌骨转移的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