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6h】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2.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

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

4.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5.结语

综述二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文献研究及进展

1.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名认识

2.中医病因、病机

3.中医辨证分型与证治

4.针灸治疗萎缩性胃炎

5.结语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现场

1.2 病人来源

1.3 诊断标准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

1.5 统计方法

2.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

2.2 中医证候分布情况

2.3 胃粘膜病理表现及HP感染分析

3.中医证候分布的相关性分析

3.1 中医证候分布与性别的关系

3.2 中医证候分布与年龄的关系

3.3 中医证候分布与职业重金属接触的关系

3.4 中医证候分布与病程的关系

3.5 中医证候分布与饮食偏嗜的关系

3.6 中医证候分布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

3.7 中医证候分布与胃粘膜病理的关系

4.讨论

4.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4.2 临床症状与中医证型

4.3 病理及HP表现

4.4 中医证候分布与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部分 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研究为初步探求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将传统中医辨证论治客观化,量化,进而分析所涉及的中医证型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饮食习惯、职业重金属接触、缺铁性贫血等因素是否存在相关性,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预防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对中医经典文献的研读和对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进行的整理及归纳,结合临床经验和导师的指导意见,制定《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调查表》,并对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期间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符合入选标准的CAG患者进行调查,采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及中医证候资料,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方法,归纳出CAG的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证型与性别、年龄、病程、饮食习惯、萎缩程度等各个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结果:
  共收集病例100例,男性45例(占45%),女性55例(占55%),男女之间比为1∶1.22;患者中年龄最小29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为59.53±12.07岁,病程为1月-50年。CAG患者胃镜下分型为存在萎缩88例(占88%),其中轻度31例(占35.2%),中度40例(占45.5%),重度17例(占19.3%)。肠上皮化生64例(占64%),其中轻度32例(占50%),中度20例(占31.3%),重度12例(占18.7%)。不典型增生22例(占22%),其中轻度11例(占50%),中度7例(占31.8%),重度4例(占18.1%)。中医辨证分为六型,肝胃郁热证占比例最大,为26%,其次分别是胃络瘀血证(占19%),肝胃气滞证(18%),胃阴不足证(17%),脾胃湿热证(11%),脾胃虚弱证所占比例最小,为9%。中医证型分布与患者的年龄、病程有一定相关性。肝胃气滞证多见于年轻人,中年患者多见肝胃不和证,而胃络瘀血证以老年患者为主要群体。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病程较短,而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的病程长者居多。
  结论:
  在本次临床观察中,CAG以肝胃郁热证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胃络瘀血证、肝胃气滞证、胃阴不足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较少。CAG中医证型分布与年龄及病程有相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