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NF-Kb/Bcl-2细胞凋亡通路探讨健脾通络解毒法对临床PLGC病变的作用影响研究
【6h】

基于NF-Kb/Bcl-2细胞凋亡通路探讨健脾通络解毒法对临床PLGC病变的作用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词表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文献综述

1.1 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研究进展

1.2 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健脾通络解毒”辨治胃癌前病变的讨论

2.1 脾胃虚弱(损)是发病的基础

2.2 胃络瘀阻是基本的病机变化

2.3 毒损胃络是重要的病机转归

2.4 注重肝脾同调

2.5 宏观与微观相互结合

2.6 健脾通络解毒治法的提出

2.7 导师典型病例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诊疗及入组方案

1.1 诊断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病例来源

1.5 治疗药物及疗程

2.病理组织形态学检查

3.疗效评价方法

3.1 症状、证候评价

3.2 胃镜及病理组织学评价

4.统计方法

5.研究伦理学要求

6.临床研究结果

6.1 临床一般资料情况

6.2 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情况

6.3 治疗前后证候及证候相关因素分布情况

6.4 治疗前后舌象及脉象情况

6.5 治疗前后胃镜下征象分布及积分变化情况

6.6 治疗前后病理改变分布及积分变化情况

7.讨论

第三部分 健脾通络解毒法治疗胃癌前病变的实验研究

1.实验研究方法及步骤

1.1 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程度的检测

1.2 免疫组化对细胞凋亡等相关蛋白的检测

1.3 RT-PCR技术对细胞凋亡主要相关基因Bcl-2的mRNA表达的检测

2.统计方法

3.结果

3.1 免疫组化检测NF-κB/Bcl-2通路相关蛋白的结果

3.2 治疗前后NF-κB/Bcl-2通路相关蛋白及细胞凋亡指数的结果及变化

3.3 RT-PCR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mRNA的表达结果

3.4 证素、证侯与免疫组化

4.讨论

全文总结

研究结论

本研究创新点

存在问题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附图一:PLGC患者胃黏膜

附件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科研课题 伦理委员会综合审查意见表

附件2:知情同意书-知情告知页

附件3: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证候相关因素诊断依据

附件4:PLGC临床病例观察记录表

展开▼

摘要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及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在我国人群临床发病率高,它需经过一个漫长的、多阶段、多基因的变异积累过程而发展成胃癌。目前“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肠型)”的病变模式被广泛接受。中医药治疗PLGC具有可靠的疗效和较大优势,积极有效地开展对PLGC的干预阻断(二级预防)对胃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在导师姚乃礼主任医师指导下,经课题组长期研究,认为“脾虚毒损络阻”是PLGC的基本病机,以“健脾通络解毒”为本病的基本治则,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对病理组织学有一定的减缓逆转作用。针对本病设立健脾通络解毒法基础方,其主要由太子参、白术、茯苓、莪术、藤梨根、白花蛇舌草、浙贝母、甘草等组成。太子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莪术、活血祛瘀通络消积,藤梨根、白花蛇舌草、浙贝母解毒化痰散结,上药配伍,共奏“健脾益气、活血通络、消积解毒”之功。经前期临床观察表明,该法不但能明显改善PLGC患者临床症状,还能促进部分患者胃黏膜病变的镜下及病理向愈,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
   研究目的:
   观察健脾通络解毒法干预PLGC的临床疗效;探讨健脾通络解毒法对PLGC细胞凋亡的影响作用;重点揭示健脾通络解毒法通过调控NF-κB、Bcl-2、Bax等分子、蛋白靶点对PLGC细胞凋亡的影响作用机制;分析PLGC证候相关因素与细胞凋亡及NF-κB、Bcl-2、Bax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包括临床病例观察及实验研究两个部分。依据临床诊断及纳入标准入组40例PLGC患者,予健脾通络解毒方药干预治疗6个月,应用免疫组化、RT-PCR、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等技术,检测治疗前后组织病理变化,细胞凋亡指数,凋亡信号通路(NF-κB/Bcl-2)上相关基因、蛋白表达(Bcl-2、Bax、NF-κB)等指标的变化;制定临床病例观察表,采集PLGC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及内镜下表现,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疗效以及证候相关因素,与组织病理、细胞凋亡等各指标间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
   1.临床症状:患者经健脾通络解毒法治疗6个月后,临床主症、次症及总体症状积分有明显下降(P<0.01)。主要症状明显改善以胃脘痞满为主,胃脘疼痛和情志症状积分也明显改善。患者从首诊到疗后第3个月总体症状积分减少,其改善的幅度有46.6%左右,第6个月患者总体症状积分改善的幅度有69%左右。
   2.证候因素:依据患者临床四诊信息,40例PLGC患者主要的证侯因素分布以气虚、气滞、血瘀、湿、毒、气郁等为主。其中,气虚占97.5%~100%、气滞占95%~97.5%、血瘀占97.5%~100%、湿占55%~70%、毒占17.5%~47.5%、气郁占25%~40%。经健脾通络解毒法治疗后“毒”这个证候因素所占比例有明显下降,患者的舌象、脉象、胃镜下黏膜征象等均有明显改善。
   3.胃镜下表现:患者的胃镜下黏膜萎缩比例在经过6个月治疗后均较明显改善;疗前有7例患者胃镜下黏膜萎缩比例达到Ⅲ级(占22.2%),疗后病患在胃镜下黏膜萎缩达到Ⅲ级的未见。入组病例治疗前后胃镜下征象积分变化明显,胃窦小弯和胃角均侧变化为著,经统计学分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4.病理组织学:入组病例治疗前后病理积分有明显变化,以胃窦小弯部位为著,其经统计学分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胃窦加上胃角的疗前疗后胃镜下征象积分有明显降低,(P<0.05)。患者治疗前后病理萎缩及肠化所占比例均有明显变化,治疗前萎缩程度有16例重度(占44.4%)、肠化程度有23例重度(占63.9%),而治疗后萎缩程度有4例重度(占11.1%)、肠化程度有13例重度(占36.1%)。疗前有17例患者存在轻度不典型增生(占47.2%),疗后则不典型增生患者下降到5例(占13.9%)。
   5.免疫组化蛋白表达:经健脾通络解毒法治疗后,NF-κB阳性表达率降为80.6%、Bcl-2阳性表达率降为50%、Bax阳性表达率略为升高86.6%。经统计分析,治疗前后NF-κB积分与Bcl-2积分有明显变化,二者均存在治疗前后的差异,NF-κB(P<0.01)、Bcl-2(P<0.01),Bax积分有略升高变化,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6.细胞凋亡指数(TUNEL法):经健脾通络解毒法治疗后细胞凋亡指数(AI)值较治疗前有减低变化,但经统计学分析,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
   7.RT-PCR mRNA表达:Bcl-2 mRNA转录水平在治疗前表达为0.27±0.18,治疗6个月后Bcl-2mRNA转录水平表达为0.18±0.12,数值有所减低,经统计学分析,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8.证候因素与各指标间关系:与免疫组化指标间关系如下:①NF-κB在气虚、气滞、血瘀、内湿证候因素患者中,治疗前后的阳性表达比率差异明显,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毒这个证候因素中,治疗前后的阳性表达比率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cl-2在气虚、血瘀、内湿证候因素患者中,治疗前后的阳性表达比率差异明显,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气滞证候因素中,治疗前后的阳性表达比率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毒”证候因素中,治疗前后的阳性表达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Bax在气虚、气滞、血瘀、内湿证候因素患者中,治疗前后的阳性表达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毒证候因素中,治疗前后的阳性表达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9.证候类型与免疫组化指标间关系: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胃络瘀阻证型中NF-κB、Bcl-2的阳性表达比率在治疗前后存在明显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在肝胃不和中NF-κB、Bcl-2的阳性表达比率在治疗前后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Bax在肝胃不和中的阳性表达比率在治疗前后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胃络瘀阻证型中,对治疗前后Bax的阳性表达比率进行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论:
   1.纳入的PLGC患者证候因素特点与“脾虚毒损络阻”的核心病机一致。2.“健脾通络解毒法”能够显著改善PLGC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3.“健脾通络解毒法”可以明显改善PLGC患者胃黏膜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等组织病理变化。从观察病例分析判断,该方有逆转胃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的作用。4.“健脾通络解毒法”及其方药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而对CAG伴肠上皮化生(IM)或伴有不典型增生(Dys)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从而达到预防PLGC向GC发展的作用。5.“健脾通络解毒法”及其方药可通过调节NF-κB来降低胃黏膜细胞内的Bcl-2含量,并调控Bcl-2与Bax的比值,从而可能有效抑制胃黏膜细胞的增殖,导致Dys等有害细胞凋亡的增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