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针腰部夹脊穴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
【6h】

电针腰部夹脊穴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西医对慢性腰肌劳损的认识与治疗概况

1 西医对慢性腰肌劳损病因病理病机的认识

2 西医对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概况

二、中医对慢性腰肌劳损的认识与治疗概况

1 病因病机

2 治疗原则

3 中医对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概况

4 针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穴位选择

三、小结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1.病例来源

2.诊断标准

3.病例选择标准

4.研究方法

5.观察指标

6.疗效判定

7.安全性评价

8.随访

9.统计方法

二、研究结果

1.病例完成情况

2.治疗前基线比较

3.治疗后主要疗效指标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立题背景

2.对夹脊穴的认识

2.1 夹脊穴定位

2.2 夹脊穴临床应用

2.3 夹脊穴镇痛机理

2.4 夹脊穴针刺方法

3.对照组的选择

4.疗效评定系统的选择

5.研究结果分析

5.1 对慢性腰肌劳损症状积分的影响

5.2 对慢性腰肌劳损体征积分的影响

5.3 对慢性腰肌劳损VAS评分的影响

5.4 对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的影响

5.5 综合疗效分析

6.问题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慢性腰肌劳损(Chronic lumbar muscle strain)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是慢性腰背痛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慢性腰肌劳损属于非特异性下腰痛范畴,非特异性下腰痛占下腰痛的85%以上。近年来,我国下腰痛的患病率达13.6%,且有逐渐升高趋势。大约80%的人一生中会经历腰痛的折磨,41岁到55岁是发病高峰期,青少年人群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现代医学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方法较多,包括康复锻炼、物理治疗、封闭疗法以及口服药物治疗等。康复锻炼虽然能取得一定疗效,但患者不易坚持,且对处于疼痛发作期和症状较重的患者,并无较好的治疗效果;理疗是西医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常用方法,具有无创、无痛、副作用小等特点,但理疗起效慢,治疗周期长,患者症状容易反复;口服西药常会伴发不良胃肠反应及肝肾毒副作用,且只能缓解腰痛症状,不能从根本的病因上解决问题,所以通常口服西药疗法也被称作症状性疗法;封闭疗法虽然起效迅速,但副作用较大,远期疗效不理想,治疗后易复发,且复发后症状更会加重,患者不易接受。
  中医对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方法众多,临床常运用中药内服外用、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手段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均能取得显著的疗效。针灸疗法是临床常用的方法,具有疗效可靠,安全、无毒副作用,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患者容易接受等特点。深受广大慢性腰肌劳损患者所喜爱。
  我的导师在临床上善于运用夹脊穴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并且利用电针腰部夹脊穴的方法治疗了大量慢性腰肌劳损病例,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经文献研究发现,针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多是以腰部局部取穴为主,配合远端选穴,夹脊穴的使用频次较高,仅次于膀胱经上的腧穴,常用夹脊穴与膀胱经腧穴联合使用,也有单用夹脊穴治疗,且疗效均很显著。而针灸教科书推荐治疗腰痛的穴位多为膀胱经第一侧线腧穴,对夹脊穴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研究甚少,目前有关腰部夹脊穴与腰部膀胱经第一侧线腧穴对慢性腰肌劳损疗效差异的对照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实验方法,观察两组穴位的疗效差异,明确电针腰部夹脊穴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并为其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客观依据。
  研究目的:
  1.明确电针腰部夹脊穴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
  2.初步探讨腰部不同组穴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腰肌劳损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研究方法
  1.病例来源:本研究观察的全部病例,均来源于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医院的门诊慢性腰肌劳损患者。
  2.试验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
  (1)操作:
  Ⅰ组—治疗组:采用电针腰部夹脊穴法。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在疼痛最明显部位相对应的夹脊穴上,常规消毒后,选取一次性针灸针,垂直进针,进针深度为1~1.5寸,至针尖下有遇阻感为宜,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接电针仪,选用疏密波,频率:2-50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治疗时间为20分钟。
  Ⅱ组—对照组:采用电针腰部膀胱经第一侧线腧穴组法。根据腰痛具体部位,选用膀胱经第一侧线相对应的腧穴。在第1腰椎到第5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分别取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和关元俞。均直刺1~1.2寸,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余与治疗组相同。
  (2)针灸用具:0.30×40mm、0.30×50mm,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
  (3)电针仪:长城牌KWD-808Ⅰ脉冲电针仪(常州市武进长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4)疗程:两组患者均每周治疗3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
  3.疗效评价: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时,分别记录患者的症状积分,体征积分、VAS评分和ODI评分,对比两组穴位对患者治疗前后积分差值和治疗后积分的影响,并进行综合疗效评定和安全性分析。
  4.统计方法:各组数据收集完毕以后由第三方人员进行处理与统计。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内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两组共完成60例病例,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均按要求完成治疗和随访,并完整填写病例报告表,整个研究过程中未发生不良事件。
  1.组内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积分、体征积分、VAS评分和OD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两组患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组间比较:
  2.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积分、体征积分、VAS评分和ODI评分,与治疗前积分的差值的组间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积分、VAS评分和ODI评分的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体征积分的组间比较,治疗组虽然也低于对照组,但P=0.13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随访分析:
  3.1在随访时,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体征积分、VAS评分和ODI评分与治疗结束时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在随访时,治疗组的症状积分,体征积分、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内的疗效持续稳定,治疗组持续保持疗效优势。
  4.综合疗效评定:
  治疗组的愈显率为86.7%,对照组的愈显率为63.3%,经X2检验,X2=4.356,P=0.03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5.安全性评价:
  两组共计60例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基础生命体征稳定,未发生晕针、断针、出血、感染等不良事故,安全性良好。
  以上结果提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在治疗结束后一个月内保持稳定;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这种优势可在较长时间内持续。
  结论:
  1.电针腰部夹脊穴和电针腰部膀胱经第一侧线腧穴均能有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对其症状积分、体征积分、VAS评分和ODI评分都有显著的改善,这种改善可在较长时间内持续。
  2.在疗程结束及1个月随访时,电针腰部夹脊穴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功能障碍的改善程度均优于电针腰部膀胱经第一侧线腧穴。提示:电针腰部夹脊穴可能为慢性腰肌劳损患者带来更大的益处。
  3.电针腰部夹脊穴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是安全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