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苦参乌梅汤体内抑制转基因小鼠S抗原和体外抑制HepG2.2.15细胞HBVDNA的实验研究
【6h】

苦参乌梅汤体内抑制转基因小鼠S抗原和体外抑制HepG2.2.15细胞HBVDNA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与试剂

2 实验方法和步骤

3 统计方法

结果

1 苦参乌梅汤最佳组方能明显抑制HBV转基因小鼠血清中HBsAg的表达

2 苦参乌梅汤对HepG2.2.15细胞的毒性与其浓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3 苦参乌梅汤能明显抑制HepG2.2.15细胞外HBV DNA的复制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中药抗HBV感染研究概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HBV感染的持续造成的乙型肝炎的慢性化,致病机制很复杂,既包括病毒本身的变异,也包括宿主的因素。当下抗病毒的药物多停留在对病毒的暂时抑制阶段,并不能彻底清除HBV病毒。这就更为凸显了解HBV持续感染的具体致病机制的重要性。S抗原是衡量HBV现症感染的重要指标,HBVDNA是反映HBV聚合酶的重要标志物,两者在HBV持续感染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对于HBV病毒的实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我们通过对HBV转基因小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筛选苦参乌梅汤最佳处方配比,并通过探索不同浓度苦参乌梅汤对HepG2.2.15细胞模型毒性对照研究评价其药效学价值,进一步探讨其体外抗HBV活性。
  方法:我们选用HBV转基因小鼠的HBsAg抑制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查找苦参乌梅汤最佳处方配比。并采用HepG2.2.15细胞模型进行体外培养,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苦参乌梅汤和恩替卡韦,药物作用48h后,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HepG2.2.15细胞的生长影响,并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分析细胞内和细胞外HBV DNA的复制浓度,从而评价药物的抗HBV作用。
  结果:
  1.苦参乌梅汤的最佳配比为1∶1,其体内抗HBV效果显著,能明显抑制HBV转基因小鼠HBsAg的表达。
  2.苦参乌梅汤的细胞毒性与浓度相关性不明显,且在半数毒性浓度(TC50)处出现拐点,苦参乌梅汤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为4.816mg/ml,等比稀释小于半数毒性浓度的5个浓度进行药效学实验研究。恩替卡韦浓度在0.20mg/ml时,细胞存活率大于85%,表明其小于0.20mg/ml时无细胞毒性;大于0.20mg/ml时,有一定细胞毒性,且细胞毒性随着浓度的增高也逐渐增强。选择次浓度进行恩替卡韦药效学实验研究。
  3.药效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苦参乌梅汤对HepG2.2.15细胞胞外HBV DNA复制的抑制作用较恩替卡韦显著,且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但对细胞内HBV DNA复制的抑制作用而言,仅在其浓度为2.50mg/ml时与恩替卡韦0.20mg/ml药效相当。
  结论:
  1.苦参乌梅汤最佳组方(1∶1)体内抗HBV作用显著,能明显抑制HBV转基因小鼠血清中HBsAg的表达。
  2.苦参乌梅汤属于低毒型抗HBV的中药,且苦参乌梅汤对细胞的毒性与其浓度相关性不明显,且在半数毒性浓度(TC50)处出现拐点,次浓度与恩替卡韦药效学具有等效性,也为本次实验研究提供基础与前提。
  3.苦参乌梅汤在胞外与胞内对HBVDNA复制抑制作用的差异性显示,苦参乌梅汤可能是通过多种作用机制抑制病毒复制,且其胞外对HBVDNA抑制作用的优效性为临床推广提供理论及实验支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