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温病学派代表医家痹证用药规律研究
【6h】

温病学派代表医家痹证用药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痹证中医药认识溯源

1.先秦两汉时期

2.晋隋唐时期

3.宋金元时期

4.明清时期

前言

第二部分:温病学派代表医家痹证用药规律研究

1.研究意义及目的

2.研究资料

3.研究方法

3.1 痹证的诊断标准

3.2 医案选取标准

3.3 数据标准化处理

3.4 统计方法

3.5 数据挖掘流程

4.技术路线

5.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痹证方案统计

5.2 温病四大家痹证医案中药物频次分析

5.3 温病学派代表医家痹证医案中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5.4 基于痹证症状的用药规律分析

5.5 基于痹证病位的用药规律分析

5.6 温病学派医家痹证医案中药物熵聚类分析

6.讨论与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1.研究背景
  痹证是指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部位出现疼痛、麻木、重着、酸楚,或关节屈伸不利、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类疾病。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等均属于中医痹证范畴。这类疾病往往病情复杂,缠绵难愈,中医药对于本病的治疗具有明显优势。成熟于清代的温病学派代表了我国古代中医学的鼎盛水平,本研究将对温病学派代表医家治疗痹证的用药规律进行探索,总结温病学派对痹证的诊疗特点,为临床中医药辨证施治风湿病提供参考和借鉴。
  2.研究目的
  对温病学派代表医家治疗痹证的医案进行研究,挖掘其用药的特色,分析各医家的用药规律,总结其常用药物、方剂,归纳用药的异同点。同时,探索痹证不同部位、不同症状的用药特点,从而更好的总结和继承温病学派痹证诊治的学术思想,拓展辨证思路,指导临床用药。
  3.研究方法
  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对于清代温病学派代表医家治疗痹证的医案进行系统的收集和整理。将医案中的信息(病位、症状、方剂、药物)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录入Excel表格,建立痹证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频次、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探索温病学派代表医家痹证用药规律。同时,尝试从病位及症状两条思路进行研究,寻求温病四家治疗痹证不同部位、不同症状的用药特点。
  4.结果
  4.1叶桂治疗痹证的用药,以甘温之药,补益气血为主。最常用的药物为茯苓、当归、桂枝、白术、炙甘草、苦杏仁、防己、枸杞子、生姜、薏苡仁。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对18组,核心药物为桂枝、茯苓、当归、炙甘草、防己、白术等,以温补气血、行气利水为主。
  4.2吴瑭治疗痹证的用药,以辛温之药,利水渗湿为主。最常用的药物为桂枝、防己、苦杏仁、茯苓皮、陈皮、薏苡仁、半夏、石膏、滑石、枳实。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对15组,核心药物为桂枝、防己、茯苓皮、杏仁、薏苡仁等,以温阳利水、清热除湿为主。
  4.3王士雄治疗痹证的用药,以甘寒之药,清热药物为主。最常用的药物为川楝子、丝瓜络、竹茹、黄柏、栀子、知母、石斛、黄芩、当归。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对12组,核心药物为丝瓜络、川楝子、当归、竹茹、石斛等,以养阴血、清湿热、通络止痛为主。王氏治疗痹证,喜用丝瓜络、川楝子二药。
  4.4薛雪治疗痹证的用药,以甘温之药,补益药物为主。最常用的药物为当归、茯苓、桂枝、白术、黄芪、枸杞子、人参、防己、防风、炙甘草。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对10组,核心药物为当归、黄芪、桂枝等,以补益气血、行气固表为主。
  5.结论
  5.1叶桂治疗痹证的方剂,多用伤寒经方,其治痹思想,源于仲景而多有发挥。叶桂与薛雪治疗痹证方法相似,均为扶补正气,尤以温补气血为主。相对而言,薛氏用药温养之力更强,叶氏辅以行气利水、祛风除湿之法。吴瑭认为痹证的病机多为湿热痹阻经络,治疗侧重祛除湿热邪气,然而遣方时,多寒凉药与温热药并用,治法以温阳利水、清热除湿为主。王士雄认为痹证多为阴虚挟有湿热所致,治疗常用甘寒、苦寒之品养阴血、清湿热。同时王氏喜用丝瓜络、川楝子,通经络、和气血、止痹痛。
  5.2温病学家治疗痹证,不脱整体辨证的思路,治疗重点在于对核心病机的把握。
  5.3温病学派治疗痹证用药规律:
  ①扶助正气,以温补气血为主,重视补益肾元,以叶桂、薛雪为代表;
  ②祛除邪气,以清热利湿为主,以吴瑭为代表;
  ③重视宣通脉络,善用辛味药物;
  ④久病入络,治疗需活血化瘀,常用虫蚁搜剔之品;
  ⑤注重整体,辨证论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