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巴金笔下的朝鲜人形象
【6h】

巴金笔下的朝鲜人形象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译文摘要

目录

绪论

1. 选题原因及目的

2. 先行研究成果介绍

3. 研究方法

第1章 抗日战争时期巴金笔下的朝鲜人形象

1.1 动荡的社会与巴金的安那其主义信仰

1.1.1 动荡的社会环境

1.1.2 巴金的安那其主义信仰

1.2 在中朝鲜革命者众生相

1.2.1 冷静机警的谋略者

1.2.2 孤独怅惘的异乡人

1.2.3 知情重义的铁血同袍

1.2.4 视死如归的勇士

第2章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巴金笔下的朝鲜人形象

2.1 巴金信仰的转变与两次赴朝

2.2 在朝朝鲜百姓众生相

2.2.1 坚强勇敢的卫国者

2.2.2 爱憎分明的友邻

2.2.3 勤劳乐观的建设者

第3章 两时期巴金笔下朝鲜人形象的比较

3.1 两时期朝鲜人形象的异同

3.2 形象流变的成因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巴金以其独特的思想个性和简约热情的笔触为我们留下了一大批经典的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巴金的一生,都在深沉的爱恨交织中度过:他爱祖国、爱人民,爱他所坚信的主义,也爱那些追求正义的勇士;但同时,他也恨那吃人的封建礼教,恨那灭绝人性的列强铁蹄,更恨那丧失了信念和道义的游魂。他的作品中,处处涌动着这“爱与恨”的心潮,同时,也反映了他的生活,反映了他所生活的时代。因此,研究巴金的作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青年时代的巴金曾虔诚地信奉安那其主义,并在探索实现安那其主义的道路上做出了很多努力,也由此结识了许多与他志同道合的国际友人。这其中,也包括柳林、沈茹秋、柳基石、柳子明等朝鲜人。巴金以他们为原型,创作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把对他们的敬佩、同情和对安那其主义的热情融入了其中。解放后,巴金作为文联创作团的一员,亲赴抗美援朝战场的前线体验生活。停战后,他又再度去到朝鲜进行采风,前后两次在朝鲜停留了一年之久。这一年当中,巴金对朝鲜人民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也对他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因此,在该时期巴金创作的文学作品中,也常常可以看到这些“可爱的朝鲜人”出现。
  本文就是要以巴金作品中的这些“朝鲜人形象”为对象,分析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战场上和抗美援朝时期朝鲜战场上两个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朝鲜人形象的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挖掘形象本身所携带的内涵,并注重与巴金本人、社会和时代背景以及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绪论该部分简要介绍论文的选题原因和目的、先行研究成果以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着重分析抗日战争时期巴金笔下的朝鲜人形象。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形象,首先对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和巴金的安那其主义信仰进行介绍,然后对该时期作品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朝鲜人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再做出分析。具体分为“冷静机警的谋略者”“孤独怅惘的异乡人”“知情重义的铁血同袍”和“视死如归的勇士”这五种形象。
  第二章着重分析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巴金笔下的朝鲜人形象。同样,也是首先介绍这些形象塑造的背景——巴金信仰的转变和他先后两次赴朝的情况。然后,提炼出该时期作品中朝鲜人的典型形象进行分析,主要分为“坚强勇敢的卫国者”“爱憎分明的友邻”和“勤劳乐观的建设者”这几种形象。
  第三章对这两个不同时期巴金笔下的朝鲜人形象进行比较。不仅对比形象本身的不同,而且分析形象产生不同的深层原因及其内涵。
  结论对全文进行概括和总结,讨论研究巴金笔下朝鲜人形象的学术和现实意义,同时,指出本论文的不足和局限性,提出自己对今后这方面研究的进一步设想和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