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税收滞纳金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
【6h】

税收滞纳金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选题的背景

1.2 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1.3 本文的框架结构、创新点及难点

第2章 税收滞纳金的理论基础分析

2.1税收滞纳金的概念与特征

2.2关于税收滞纳金的理论评析

2.3税收滞纳金的法律性质评析

第3章 我国税收滞纳金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税收滞纳金适用范围存在的问题

3.2税收滞纳金征收限额存在的问题

3.3税收滞纳金时间计算存在的问题

3.4逾期未缴纳税收滞纳金引发行政强制执行存在的问题

3.5我国税收滞纳金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之总结

第4章 完善我国税收滞纳金法律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4.1进一步明确税收滞纳金的法律性质

4.2科学设定税收滞纳金的适用范围、征收限额及加收比率

4.3合理界定税收滞纳金的减免缓缴程序及范围

4.4完善税收滞纳金计算时间的规定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税收滞纳金制度是我国税收征管法律中重要的保障制度,虽然其所占篇幅不多,却在保障税款及时足额入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税收实践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我国税收滞纳金法律制度在理论研究上争议纷纭,实践适用矛盾混乱、税收实践中执行程序缺失、执法与守法之间展开博弈,突出表现为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极易因此而引发争讼。正确界定税收滞纳金性质、完善税收滞纳金法律制度,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除结语外,共由四部分组成。论文围绕税收滞纳金法律制度的性质问题,以税收征管实际案例的分析为切入点,综合采用了比较分析研究方法、案例研究分析方法以及文献分析等方法,提出了完善税收滞纳金法律制度的立法建议。
  研究和解决税收滞纳金法律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对其定性。通过对税收滞纳金的概念和特征分析,结合国内关于税收滞纳金性质的理论学说评析,在借鉴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税收滞纳金法律实践基础上,将现行《税收征管法》中税收滞纳金的性质按照实践功用,相应地划分为税收滞纳金和税收利息。但由于事物的本质属性应具有唯一性,税收滞纳金的法律性质应界定为行政执行罚。同时引入税收利息概念,将税收滞纳金的辅助性质界定为附带利息税。
  通过对国内税收征管实践案例的剖析,可以发现当前我国税收滞纳金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本文搜集的征管案例分别从适用范围、征收额度、征收比例、计算期间等四个方面展示了现行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税收征管实践,本文就修订完善我国税收滞纳金法律制度提出了立法建议。在界定税收滞纳金是行政强制执行罚基础之上,应调整税收滞纳金的适用范围、设定税收滞纳金征收额上限、合理设置加收比率及增加税收滞纳金减免缓缴程序等制度设计。
  目前正值《税收征管法》面向全国广泛征求修订草稿意见之时,本文围绕税收滞纳金的法律问题这个视角,提出了完善税收滞纳金法律制度的建议。期待通过《税收征管法》的修订,界定税收滞纳金明晰的法律性质和构建科学严密的执行程序,彻底消除法律适用中的歧义,实现法律之间的有机衔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