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金融投资渠道与宏观经济因果关系研究
【6h】

中国金融投资渠道与宏观经济因果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导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国内研究综述

1.2.2国外研究综述

1.2.3以往研究总结

1.3研究内容及方法

1.4文章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本文的创新点

1.4.2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宏观经济与主要投资渠道市场收益率关系理论

2.1储蓄利率与宏观经济理论关系

2.1.1利率决定理论

2.1.2利率的宏观经济传导机制

2.2股票市场收益率与宏观经济理论关系

2.2.1宏观经济对股市影响机制

2.2.2股市对宏观经济的反作用

2.3债券市场收益率与宏观经济理论关系

2.3.1宏观经济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因素

2.3.2债券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机制

第三章 基于方差分解的“修正克强指数”指标选择与处理

3.1克强指数介绍及不足

3.2“修正克强指数”修正指标的选择

3.3宏观经济指标的修正处理

第四章 宏观经济与金融投资渠道关系实证过程及结果

4.1经济指标的选定及概况

4.1.1经济指标的选定

4.1.2经济指标的概况

4.2实证检验过程

第五章 主要结论及金融投资渠道建议

5.1主要结论

5.2对金融投资渠道选择主要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稳步增长,社会储蓄量随着经济快速提升。银行储蓄存款作为中国最为普遍投资渠道,收益较低。在拥有更多可用于投资的资产后,单一投资于银行储蓄存款的投资渠道已不能满足需求,投资渠道亟待拓宽,以更好满足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富余资产如何参与主要金融市场,找到合适的投资渠道进行合理投资的问题亟待解决。研究宏观经济与中国金融现有投资渠道收益率关系,可以从理论上观察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可以结合中国资本市场收益率实际数据,为中国居民参与金融市场投资,选择合理投资渠道提供建议。
  文章回顾了宏观经济与国内现有主要投资渠道市场平均收益率关系的文献,在现有文献基础上将中国金融投资渠道分为三类:储蓄存款投资渠道、债券类资产投资渠道和股票类资产投资渠道。现有研究偏理论化,对富余资产进行金融投资的建议与现实结合不严密。在确定主要投资渠道基础上,文章对宏观经济及收益率具体关系的理论进行了回顾,最后基于理论关系,选择合适指标检验三个金融投资渠道与宏观经济因果关系。
  由于 GDP及原始克强指数数据作为代表经济基本面的增长指标具有局限性,因此本文运用了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方差分解方法对原始克强指数进行了修正,得到了新的“克强修正指数”。在完成数据修正后,文章先做出这些数据的特征表及相关系数矩阵,再对时序数据进行计量分析,观察宏观经济指标与资产收益率的关系,文章认为储蓄存款投资渠道风险低但收益也较低,不能使资产保值,国内储蓄存款利率存在人为压低,但该利率的变化能够反映我国通胀水平的变化,利率与宏观经济互为格兰杰因果;债券市场投资渠道风险稍高,收益率能够做到资产增值,宏观经济的增长并不能影响债券市场收益率,而债券市场收益率是宏观经济增长的先行指标,两者存在单方面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股票市场渠道收益率平均是三个收益率最低且风险最高的,并且收益率脱离经济基本面的状况非常明显,股票投资渠道收益率与所选任何经济指标均无格兰杰因果关系。最后文章结合结论针对中国居民投资提出合理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