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企业双元能力、并购战略与跨国并购绩效关系研究——以中国科技企业为例
【6h】

企业双元能力、并购战略与跨国并购绩效关系研究——以中国科技企业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对象以及关键概念

1.3.1 研究对象界定

1.3.2 关键概念

1.4 研究内容、意义以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流程以及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跨国并购理论基础

2.1.1 资源基础观(Resource-based View)

2.1.2 企业双元能力(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2.2 企业并购资源的相关研究

2.3 跨国并购战略的研究

2.3.1 并购战略的相关研究

2.3.2 并购战略与并购绩效的相关研究

2.4 并购经验的研究

2.4.1 并购经验与并购绩效的关系

2.4.2 国内并购经验与跨国并购经验

2.5 跨国并购绩效的研究

2.5.1 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

2.5.2 跨国并购绩效的相关研究

2.6 研究评述与研究的创新点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案例分析

3.1 研究问题及理论基础

3.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3.1.2 研究的理论基础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内容

3.2.2 数据收集

3.3 案例介绍

3.3.1 联想集团发展状况简介

3.3.2 联想跨国并购交易

3.4 案例分析与发现

3.4.1 并购过渡期:通过业务及管理团队培养企业双元能力

3.4.2 并购融合期:通过技术和市场增强企业的双元能力

3.4.3 并购稳定期:通过相匹配的战略提升企业的双元能力

3.5 案例结果讨论

3.5.1 并购过渡期:利用资源能力为主的双元能力

3.5.2 并购融合期:探索资源能力为主的双元能力

3.5.3 并购稳定期:二者并重的双元能力

3.5.4 并购经验:调节企业的双元能力

3.5.5 并购战略:增强企业的双元能力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概念模型以及研究假设

4.1 概念模型的提出

4.2 研究假设

4.2.1 企业双元能力与跨国并购绩效的关系

4.2.2 并购经验的调节作用

4.2.3 跨国并购相关性的中介作用

4.3 研究假设内容以及研究框架图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5.1 样本选取以及数据来源

5.1.1 样本选取

5.1.2 数据来源

5.2 变量测量

5.2.1 因变量

5.2.2 自变量

5.2.3 中介变量

5.2.4 调节变量

5.2.5 控制变量

5.3 数据分析方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6.1 样本特征

6.2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与相关性分析

6.2.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6.2.2 变量的相关性

6.3 回归分析以及假设检验

6.3.1 企业双元能力与跨国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

6.3.2 跨国并购经验对企业双元能力与跨国并购绩效关系的调节

6.3.3 国内并购经验对企业双元能力与跨国并购绩效关系的调节

6.3.4 跨国并购战略在企业利用资源能力与跨国并购绩效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6.3.5 跨国并购战略在企业探索资源能力与跨国并购绩效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6.3.6 稳健性检验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7.1 总结假设检验的结果

7.2 研究结果讨论

7.2.1 企业双元能力与跨国并购绩效

7.2.2 并购经验对企业双元能力与跨国并购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

7.2.3 并购战略对企业双元能力与跨国并购绩效关系的中介作用

7.3 研究结果的启示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已经引起全球的关注,虽然跨国并购成功率并不是很高,但是,交易规模以及数量却是跨国并购历史中不常见的。在对全球先进国家技术追赶的过程中,中国科技企业首当其冲,屡创佳绩。科技企业通过跨国并购不仅获取了发展所需的技术知识,还增强了国际化竞争的能力。“如何有效的发挥跨国并购获取技术资源的优势提升科技企业的跨国并购绩效?”不仅是跨国并购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战略以及国际商务研究学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国际化理论认为,企业资源优势以及能力优势是成功跨国并购的前提条件,但是,中国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多数并不具有明显的资源以及能力优势。尤其是中国科技企业在技术资源并不具有优势的情况下的“蛇吞象”跨国并购现象更是引起了学术界的重点关注,产生较多争议。有学者坚持按照传统国际化理论对中国科技企业跨国并购行为进行解释,也有学者认为应该发展本土化研究,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理论,开创国际化理论的新纪元。
  针对学术界的不同观点和态度,本研究从资源基础观以及能力基础观切入,研究中国科技企业资源使用的双元能力、跨国并购战略、并购经验、跨国并购绩效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回答中国科技企业如何有效发挥获取的优势资源才能取得到更好的并购绩效,同时也回答中国科技企业“蛇吞象”跨国并购成功背后存在的机理。
  依据逻辑演绎,本研究的具体问题为:
  1.中国科技企业资源使用双元能力与跨国并购绩效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2.中国科技企业并购经验对企业资源使用的双元能力与跨国并购绩效关系存在何种影响?
  3.中国科技企业选择的并购战略对企业双元能力与跨国并购绩效关系具有何种影响?
  针对本研究的问题,在文献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资源基础观与能力基础观为依据提出企业双元能力、并购经验、并购战略以及并购绩效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推理本研究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相应的3组8个研究假设。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2005-2013年间从事跨国并购的115个中国科技企业的样本进行相关以及回归分析。通过对相关数据回归结果的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
  1.企业双元能力与跨国并购绩效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2.跨国并购经验对企业双元能力与跨国并购绩效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国内并购经验对企业双元能力与跨国并购绩效关系不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3.相关并购战略在企业利用资源能力与跨国并购绩效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但无关并购战略在企业探索资源能力与跨国并购绩效之间不具有中介作用。
  立足于资源基础观与能力基础观对中国科技企业双元能力、并购战略与跨国并购绩效关系进行研究,也具有新的理论尝试,主要理论贡献包括:
  1.丰富了双元能力的研究范围。将并购双方企业之间技术差距的变化作为企业双元能力变化的参考,动态研究了企业双元能力的演变,体现了企业双元能力的动态性,丰富了双元能力研究的范围。
  2.丰富了企业跨国并购研究的内容。受并购双方技术距离的影响,科技企业跨国并购整合具有阶段性,对其进行动态分析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3.拓展了资源基础观研究的深度。传统资源基础观主要研究企业拥有资源产生的竞争优势,而本研究提出企业资源双元使用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时企业不同资源之间具有相互促进发展的作用。
  4.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中国科技企业跨国并购双元能力进行研究,增加了双元能力二手数据实证研究的内容。
  另外,本研究的结果对中国科技企业跨国并购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中国科技企业跨国并购活动的不同阶段,需要企业建立有差别的双元能力。明确企业自身双元能力的优势所在,选择与双元能力相匹配的并购战略,才能较好的发挥企业的双元能力,取得较好的跨国并购绩效。现阶段,中国科技企业在技术追赶不同阶段进行有侧重的双元能力的建立和培养,提升跨国并购的绩效,在充分利用国内巨大消费市场的前提下,拓展企业的海外市场业务,提升企业国际化竞争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