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十亿中国人一起跳起来》中环境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6h】

《当十亿中国人一起跳起来》中环境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

CONTENTS

List of Tables and Figure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When a Billion Chinese Jump

1.2.1 When a Billion Chinese Jump

1.2.2 The Author

1.3 Research questions

1.4 Thesis Organization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1 Theoretical Basis

2.1.2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CDA

2.1.3 The Targets and Principles of CDA

2.2 Studies of CDA Abroad

2.3 Relevant Researches at Home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METHODOLOGY

3.1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2 Perspectivation/Framing/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3.1.3 An Introduction to Appraisal Framework

3.2 Methodology

Chapter Four CASE STUDY

4.1 Lexical Choice

4.2 Transformation

4.2.1 Nominalization

4.2.2 Passivization

4.3 Modality

4.4 Perspeetivation/Framing/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4.5 Attitude Analysis under Appraisal Theory

4.5.1 Analysis of Affect

4.5.2 Analysis of Judgment

4.5.3 Analysis of Appreciation

Chapter Five CONCLUSIONS

REFERENCES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气候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严重。近几年有关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的话题也不断升温,很多外媒把矛头指向了中国,并把这些问题的不断恶化归咎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认为中国要为这些全球性问题承担主要责任,中国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也必然成为国际各大媒体谈论的焦点。因此,从一个外国记者的视角,对中国环境问题的深刻探讨很容易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
  《当十亿中国人一起跳起来》这本书详细阐述了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面临怎样的环境困境,并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中国政府和人民面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为了追踪有关这些问题的人或事,作者几乎走遍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通过对社会各个阶层的采访及交流探讨,以各种让人瞠目结舌的故事娓娓道来。
  然而,语言不可能是绝对中立的,语言始终都含有权利和意识形态,其多样性,使之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意义;一个人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及权利地位的不同,对其使用也会产生不同的意义,完全正确的解释是不存在的。尽管很多外媒在不断宣称自己的中立态度,但难免受到其文化及自身社会背景的影响,因此,报道中隐藏着报道者自身的价值取向和生活信念,读者也会受到其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再生产。
  本文采用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十亿中国人一起跳起来》进行分析,以揭示其含蓄但又不乏锋芒的文字背后所隐含的意识形态,启发读者探究社会和权力是如何影响和制约语篇的形成,并通过语言表象来了解更深层的意义,客观看待事件的各种动机和意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