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方式研究
【6h】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方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思路及文章构架

1.4研究方法

1.5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1.5.1论文的创新点

1.5.2论文的不足

第2章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

2.1国外相关研究

2.1.1关于退出方式的研究

2.1.2关于退出时机的研究

2.2国内相关研究

2.3理论基础研究

2.3.1信息不对称理论

2.3.2委托代理理论

2.3.3隐形契约理论

2.3.4收益最大化理论

第3章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现状和存在问题

3.1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方式概述

3.1.1首次公开发行(IPO)

3.1.2并购

3.1.3股权转让

3.1.4股权回购

3.1.5清算

3.1.6五种退出方式的优劣比较

3.2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现状

3.2.1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现状

3.2.2我国私募股权基金总体退出现状

3.2.3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方式的现状

3.3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存在的问题

3.3.1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尚不完善

3.3.2监管体系不够成熟

3.3.3信息不对称

3.3.4并购退出障碍重重

第4章基于Logit模型的实证研究

4.1研究设计

4.1.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1.2变量定义和描述

4.1.3样本的描述性统计量分析

4.2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5章完善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方式的建议

5.1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

5.1.1完善创业板相关制度和管理

5.1.2完善新三板的转板制度

5.1.3建立和完善私募股权基金二级市场

5.2完善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监管体系

5.3完善产权交易市场

5.4加强我国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系统逐步完善,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互联网等发展潜力巨大的中小企业在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上得到资金支持,私募股权基金也随之飞速发展。适当的退出方式对于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收益的实现及投资损失的锁定有着重要意义,对私募股权基金行业的整体发展和持续经营也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方式分为五种,分别为首次公开发行(IPO)、并购、股权转让、股权回购和清算,根据清科私募通数据库的数据统计,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在2000年至2017年6月末期间共有9444例退出事件,平均退出年限3.22年,平均回报倍数7.53倍。其中IPO方式退出的事件最多,占总退出事件的43.81%,而在国外,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方式主要以并购和股权转让方式为主。
  本文阐述了私募股权基金的五种退出方式,分析和比较了五种退出方式的优劣势,结合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的现状,深入分析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在退出方式上所面临的问题。以2012-2016年披露的私募股权基金项目资料为基础数据,基于Logit模型,从私募股权基金性质和投资事件特征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退出方式决策的因素,并针对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了完善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完善监管系统和产权交易市场、加强人才培养的建议,促进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

著录项

  • 作者

    孙瑾瑾;

  •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授予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学科 金融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园;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832.51;
  • 关键词

    私募股权基金; 退出方式; Logit模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