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发达省份国贫县摘帽影响评估——基于财政视角的分析
【6h】

发达省份国贫县摘帽影响评估——基于财政视角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引言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文献综述

1.3研究范围、思路与创新点

第2章国定贫困县相关政策

2.1国定贫困县扶贫政策概述

2.1.1财政投入

2.1.2信贷扶贫资金支持

2.1.3税收优惠

2.1.4其他优惠政策

2.2国定贫困县评定标准的变迁

2.2.1 1986年首次提出国定贫困县评定标准

2.2.2 1994年第一次调整国定贫困县评定标准

2.2.3 2001年第二次调整国定贫困县评定标准

2.3我国扶贫计划的进程

2.3.1 1978-1985年农村体制改革和小规模区域扶贫阶段

2.3.2 1986-1993年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

2.3.3 1994-2000年扶贫攻坚阶段

2.3.4 2001-2010年新世纪整村推进型扶贫开发阶段

第3章识别方法与研究策略

3.1计量模型

3.2研究方法

第4章实证结果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4.1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4.2实证结果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4.2.1脱贫县政策对所在地区转移支付总量的影响

4.2.1脱贫县政策对所在地区税收收入总额的影响

4.2.3 PSM-DID稳定性检验

第5章结论

5.1健全贫困县退出机制

5.2完善扶贫资金监督

5.3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5.4完善财政扶贫目标瞄准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2015年,在我国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县的帽子应该要集体摘除,并且让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进而使得我国存在的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解决。2001年我国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纲要中明确沿海发达地区将不再给予国家级贫困县的指标,其中包括浙江省3个国贫县、广东省3个国贫县、福建省8个国贫县。本文首次采用中国592个县1994-2006年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研究了国贫县摘帽的政策效果。本文发现,国贫县摘帽政策使得所在区域的转移支付总量减少,而对当地的税收收入总额没有明显的影响。这为国家贫困县摘帽政策的完善与其他相关配套政策的设立提供了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