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化领域新的社会阶层利益表达机制研究
【6h】

文化领域新的社会阶层利益表达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2.1了解文化新阶层的表达意愿是创新民主表达方式的基础

1.2.2掌握利益发声者的表达偏好可增强政府的合法性权威

1.2.3探索公共部门与新阶层对话机制是社会治理的客观需要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新社会阶层研究综述

1.3.2利益表达机制研究综述

1.3.4体制外中产阶级研究综述

1.4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1.4.1研究框架

1.4.2研究方法

1.5创新点

1.6局限性

第2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概念界定

2.1.1新社会阶层

2.1.2文化领域新的社会阶层

2.1.3利益表达

2.2理论基础:公共能量场理论

2.2.1公共能量场隐喻

2.2.2政策话语的正当性依据

2.2.3利益表达的三种机制

第3章研究设计与调研过程

3.1访谈对象

3.2访谈内容设计

3.3调研过程

第4章文化领域新的社会阶层基本特征

4.1调研基本情况

4.1.1人员概况

4.1.2群体特征

4.2文化领域新的社会阶层群体趋势分析

4.2.1重塑“文化资本”内涵,无需赋权的权威初露端倪

4.2.2线上文化传播打破地域限制,减小涟漪效应

4.2.3文化新阶层注重互动仪式感,善于把握公众痒点

4.2.4兴趣圈层细分引发文化新阶层敏锐洞察,增强公众粘性

4.2.5“流量’’与“质量’’之争成为文化竞争力的强烈冲突

4.3文化领域新的社会阶层利益表达困境

4.3.1话语体系沟通不畅导致的“距离感”

4.3.2利益表达平台的缺失成为倾听其声音“盲点”

4.3.3多维度主体共同推进有效政策对话的“难点”

4.3.4.政策扶持的尺度拿捏不准易产生逆向“斥力”

第5章公共能量场下的利益表达机制分析

5.1分化:公共能量场的内部分化

5.1.1特殊获益者:资本导向的少数精英

5.1.2普通受益者:进取活跃的中产阶级

5.1.3利益相对受损者:底层发育的长尾“草根”

5.2阻力:制度安排与行动偏好差距

5.2.1基层民主渠道:自媒体发声成为其便捷替代

5.2.2参政议政渠道:体制与资本因素的双重挤占

5.2.3群团渠道:社会组织赶超传统群团的引力作用

5.2.4信访渠道:知识分子与弱势群体的偏向互异

5.3.2情境契合

5.3.3自主参与契合

5.3.4实质贡献契合

第6章关于利益表达机制创新的对策建议

6.1摸清利益诉求,发挥重要功能,制定与细化扶持政策

6.2协同文化相关部门,研讨模糊地带,共同推进权利范围清晰化

6.3搭建两类平台,团结一个阶层,构建有效政策“对话”机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文化领域新兴产业悄然萌生并不断发展壮大,催生了一批“体制外”思想活跃、流动性大、分散性强的新兴群体——文化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由于其本身的知识优势、技术优势和文化优势,文化领域新的社会阶层具有集散思想文化信息的软实力和引导社会舆论走向的强能力。相比过去,体制内文化产品对社会的影响正在削弱,体制外文化产品通过各种载体和新兴平台,得以自我强化并将其影响力向全社会延伸,两者在未来趋势上将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本文以文化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为研究对象,在厘清福克斯和米勒提出的“公共能量场”理论的基础上,对利益表达机制的“利益表达主客体-既有制度安排-实然表达方式”脉络进行了梳理,扎根理论。采取深度访谈、座谈会和实地走访三种方式来丰富一手资料的收集,其中,调研地点选取了文化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偏好聚集的北京、上海、成都三地。最后整理访谈记录40篇,访谈总时长超过120小时;在北京、上海、成都三地与总计90余名文化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进行了座谈或茶话会。最终通过对话语文本进行对比、归纳、提炼,试图对“公共能量场”中利益表达的框架加以解释,发现调研对象群体的诉求与关键节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