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欧盟贸易救济措施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
【6h】

欧盟贸易救济措施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现实意义

1.3研究目标及思路

1.3.1研究目标

1.3.2研究思路

1.4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1.5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文献综述

2.1.1国外研究文献

2.1.2国内研究文献

2.1.3主要研究方法

2.1.4文献评述

2.2贸易效应的理论分析

第3章欧盟对中国实施贸易救济措施的现状分析

3.1欧盟对华实施反倾销的基本态势

3.1.1中国是欧盟反倾销的重要目标国

3.1.2欧盟对华反倾销的产品分布特点

3.2欧盟对华实施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基本态势

3.3中国出口频繁遭遇欧盟贸易救济措施的原因

3.2.1中欧双边贸易失衡

3.2.2中国出口存在弊端和问题

3.2.3“非市场经济地位”带来的歧视待遇

第4章欧盟贸易救济措施对中国出口的贸易限制效应分析

4.1反倾销的贸易限制效应分析

4.1.1反倾销贸易限制效应的行业分析

4.1.2反倾销贸易限制效应的产品分析

4.2反补贴和特殊保障措施的贸易限制效应分析

4.3贸易限制效应小结

4.3.1反倾销的贸易限制效应

4.3.2反补贴和特殊保障措施的贸易限制效应

第5章欧盟贸易救济措施对中国出口的贸易偏转效应分析

5.1反倾销的贸易偏转效应分析

5.1.1贱金属及其制品

5.1.2化学工业及相关工业产品

5.1.3石膏、水泥、玻璃等制品

5.1.4晶体硅光伏组件及关键组件

5.2反补贴和特殊保障措施的贸易偏转效应分析

5.3贸易偏转效应小结

第6章欧盟贸易救济措施对中国出口贸易效应的实证检验-基于反倾销样本

6.1计量分析方法

6.2模型构建及变量解释

6.3数据来源及相关说明

6.4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7章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7.1主要结论

7.2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中欧自建交以来一直保持紧密的经贸联系,欧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随着中国加入WTO,中欧双边贸易发展突飞猛进,但同时,欧盟频频对中国实施贸易救济措施(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特殊保障措施),使中国出口贸易遭受严重损害,这一趋势愈演愈烈,成为中欧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基于这一现状,本文从被诉国中国的视角,重点分析欧盟贸易救济措施给中国出口带来的贸易限制效应和贸易偏转效应,以期为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战略提供借鉴。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梳理文献并对贸易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其次,以2005-2014年间中国出口遭遇欧盟贸易救济措施的48起案例为样本,通过统计方法探究中国出口在遭遇欧盟实施的贸易救济措施后存在的贸易限制效应和贸易偏转效应;最后,选用2005-2014年间反倾销的相关样本,用计量方法进一步验证反倾销给中国出口带来的贸易限制效应和贸易偏转效应。
  在贸易限制效应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反倾销的贸易限制效应要大于反补贴和特殊保障措施,并且“双反措施”叠加的贸易限制效应非常显著;此外,反倾销对不同产品和不同行业的贸易限制效应存在异质性。近些年,中国遭受欧盟反倾销调查的产业范围在扩大,但反倾销的产业集中度有所提升,贱金属及其制品行业是遭受欧盟反倾销的重灾区,贸易限制效应最大,玻璃制品、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依次减小。
  在贸易偏转效应的分析中,首先,东盟是承接中国出口偏转最重要的目的地,主要国家包括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其次,出口偏转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出口市场的深化,例如东盟、美国、日本等,虽然中国有增加对巴西、俄罗斯、南非等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偏转,但是并无明显向新市场的延伸;最后,贸易偏转效应存在一定时滞,多数在反倾销立案后第二年偏转程度更为显著。
  基于所得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摆脱非市场经济国的地位,维护合法权益;第二,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规避贸易救济措施蔓延;第三,提高应对多样化贸易救济手段的能力;第四,助力产业升级发展,培育核心竞争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