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逆散半夏泻心汤合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理论探讨和临床疗效观察
【6h】

四逆散半夏泻心汤合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理论探讨和临床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部分慢性胃炎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述评

1.病因病机研究

2.证型的研究

3.治则治法研究

4.临床治疗研究

5.临床实验研究

6.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仲景合方理论研究及其应用

1.仲景合方阐释

2.仲景合方运用规律

3.合方应用述评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痞证古代文献研究

1.病因病机研究

2.证候特征

3.辨证论治及用药

4.总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四逆散半夏泻心汤合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1.临床资料

2.病例选择标准

3.辨证分型要点

4.观察项目及方法

5.疗效判定标准

6.治疗方法

7.结果

8.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该论文首先系统回顾了近年中医经治疗慢性胃炎的概况.慢性胃炎一般均存在虚、郁(气、血、痰、食)、热、毒的病理过程.当前慢性胃炎的几种治理包括:和法(辛开苦降法、和调脏腑法)、清热解毒法、活血理气法、益气养阴法、健脾益肾法.在辨证方面,目前尚缺管统一的分型,因此探索和研究慢性胃炎的辨证规律十分有意义.不同类型的慢性胃炎在证候表现上有一定差异,如慢性浅表性胃炎活动期以湿热证居多,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血瘀证较为多见,胆法返流性胃炎临床辨证多属胆热犯胃.与传统的辨证治疗方法相比,专病专方治疗是中医探索慢性胃炎诊断治疗的较好模式,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更有利于疗效的探讨.临床实验主要集中在慢性胃炎中医证型实质研究上.其次,该文对仲景合方理论及其应用作了研究性述评.理论研究部分对痞证文献作了系统整理,阐述了从《内经》到清末各医家对痞证的认识,归纳了气、血、食、痰、湿、热、虚等几方面病机.痞满为心下饱闷而不舒,其病无形.它与胀病、痞块的区别是:后者在腹中,按之有形.治疗方面特别对张仲景、李东垣、叶天士三家学说作了重点介绍.总结了他们以顾护脾胃为前提、用药注重性味平衡的治疗思想,及辛开苦泄,佐以酸味的用药观点.临床方面主要进行了科学中药浓缩制剂四逆散半夏泻心肠合方治疗5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