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偏头痛病因病机、治法与方药的相关研究
【6h】

偏头痛病因病机、治法与方药的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头痛“理法方药”源流探析

1基础理论奠基期(《内经》时代)

2“理法方药”体系的形成期(汉隋唐)

3“理法方药”体系的发展期(宋金元)

4“理法方药”体系的完善期(明清)

5“理法方药”体系的扬弃期(建国后)

二、中药抗偏头痛研究现状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1病因病机

2临床研究

3实验研究

4讨论

5结语

三、偏头痛发病机理、动物模型及其防治的研究现状

1偏头痛的发病机理

2动物模型

3预防和治疗的现状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一、偏头痛病因病机研究

1发病基础探析

2气机失常为始动因素

3络脉失和气血逆乱为病机关键

4偏头痛病机中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5中医病机认识对西医发病机制研究的启示

6小结

二、治法探讨

1调畅气血 能熄头风

2和络止痛 可愈头痛

3“截断扭转”思想的运用

三、制方规律研究

1头痛历代用药规律分析

2略论中医制方法度

3偏头痛制方规律探讨

4大川芎丸方药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5-HT对皮层扩展性抑制的影响及大川芎丸的干预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低5-HT介导的NO超敏实验及大川芎丸的干预作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5-HT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及大川芎丸的干预作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5-HT及大川芎丸对RCMEC分泌功能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1)运用中医传统的理论和思维方式,寻求既具有中医特色有能反映偏头痛客观现实的新观点,使偏头痛的“理法方药”,在继承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与进步;(2)在中医病机理论的指导下,对偏头痛的现代医学发病机制,进行整体性探讨,提出发病机制的新假说--5-HT的代谢紊乱是偏头痛的发病基础,皮层扩展性抑制(CSD)是发病的始动因素,脑血管的过度扩张和脑膜无菌性炎症是导致头痛的关键环节.并通过实验的方法为偏头痛发病机制的新假说提供部分依据,同时探讨大川芎丸治疗偏头痛的作用环节.方法与内容:(1)理论研究:采用文献学的方法、结合临床实际,运用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对偏头痛的“理法方药”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具体而言,包括:病因病机的研究、治法探讨、制方规律的研究三部分.结论:(1)偏头痛的中医病机:肝失疏泄是发病基础,气机失常为始动因素,气血逆乱、络脉失和为病机关键.调畅气血、和络止痛为偏头痛的治疗大法.偏头痛的制方规律:强调应用风药;重视止痛药物的应用;适当选择虫类药;讲究药物的配伍和用量.(2)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以5-HT的代谢紊乱为主线,可以把偏头痛发病不同时期的病理生理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偏头痛西医发病机制可以概括为:5-HT的代谢紊乱是偏头痛的发病基础,皮层扩展性抑制(CSD)是发病的始动因素,脑血管的过度扩张和脑膜无菌性炎症是导致头痛的关键环节.这样也就揭示了中医病机认识的现代科学内涵.(3)大川芎丸治疗偏头痛通过多环节起效,包括:①减少CSD发作次数,缩短CSD的持续时间;改善CSD导致的低灌注状态.②能够拮抗低5-HT导致的血管对NO的超敏反应.③对5-HT代谢紊乱导致的血管活性物质的代谢异常有改善作用.④大川芎丸的含药血清可以降低rCMEC的NO分泌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