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五运六气与《伤寒论》相关研究
【6h】

五运六气与《伤寒论》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导论

1五运六气与《伤寒论》关系概述

2五运六气为《伤寒论》组方之根据

3七(九)大论乃《内经》之文

4五运六气主要论无形之气化非论有形之气候

5七(九)大论乃西汉以前的作品

6从五运六气看桂林古本《伤寒论》

7运用于五运六气理论了解历年广义伤寒之气化

8运用六经气化理论认识霍乱之气化

9由五运六气看伤寒、温病几种鉴别诊断

10运用六经六气理论分析吴鞠通治疫经验

11由五运六气推断仲景宗族遇疫时间

12《温疫论》及其注家的论述与大司天的关系

13外科疾病与五运六气

14儿科证治与大司天之关系

15古今同方异治与运气之关系

下编五运六气概说

1五运六气之重要性

2五运六气学说发展沿革

3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理论

4五运六气与疾病之治疗

5标本中气在临床上的运用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五运六气学说是一种有争议性的学说。有的人认为它是中医的最高境界,代表着能生死人、肉白骨的无上医技;而有人视它为迷信,为不切实际的玄学。这两种观点各有其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判断医学上的一种学说是否合理,是否有用,不是看你能不能很容易地理解它,而最重要的是看它在临床上是否有效用。 五运六气学说是关于木火土金水五运以及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运行规律,及其对自然、生物包括人体影响的学问。《伤寒论》是研究和论述外感疾病辨证论治方法的临床专著。将五运六气学说与《伤寒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试解《伤寒论》的一些迷题,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主要的动机。 五运六气学说与《伤寒论》的相关性直如中医科学的一块处女地,人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很少。在50年来的中医科学文献中,有关五运六气与《伤寒论》相关性专题的论文只有17篇,且大都局限在六经开阖枢、升降出入与标本中气的讨论上。 笔者认为,张仲景通晓五运六气学说,而他也认为上工大医必须通晓五运六气学说。五运六气学说是《伤寒论》的理论基石,是仲景撰写《伤寒论》的重要依据,是《伤寒论》组方的根据。 论文在上编部分还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伤寒论·序》言“撰用《素问》、《九卷》、《阴阳大论》……”所以,五运六气是否为《素问》的一部份,这是本文必须探讨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阐述五运六气的七大论,既不见于梁全元起的《素问训解》,也不见于唐杨上善的《太素》,而是在王冰注《素问》时加入。历史上从宋林亿以后,很多人怀疑它的真实性。本论文从七大论的字数问题、遗佚问题,以及与《素问》其他篇章的结合问题等技进行探讨,指出七大论与《素问》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论文还从汉太初七年以前的颛顼历的推算方法,探讨七大论所用的历法确实为汉太初以前的据《淮南子·天文训》、《楚辞》中的《离骚》以及《史记》的《天官书》和《律书》中使用甲子纪年的资料,由此肯定七大论中所使用的甲子纪年法,并非东汉之物。七大论的成书年代在西汉以前,而不是一般说讲的在汉魏以后。 2.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否为张仲景原著?这是一个历史疑问。本论文在揭示宋·林亿等人校正《千金方》时横加窜改、恣意移易的真相的基础上,推断林亿等人校正的《伤寒论》已是面目全非,并从五运六气学说的一个侧面,进一步引例推断桂林古本《伤寒论》更加合乎仲师原书的原貌。同时也说明《伤寒论》是依据五运六气来建立六经学说的。 本文对与《伤寒论》相关的另一个医史文献问题——张仲景家族遇疫时间进行了研究,从五运六气的角度,推断张仲景家族遇疫时间不是一般所说的建安年间,而是建宁年间。 3.本论文认为,《伤寒论》论述的是广义的伤寒。故论文首先从广义伤寒的角度,引历代医家治伤寒的经验,剖析六气,尤其大司天的运化,以证明不同的气化其疫病的气化是不同的,其治疗用药当然也会不同。论文随后引历代医家治霍乱、外科疾病、儿科疾病的经验,阐述其与历代司天气化的关系。通过以上讨论,论文最后得到一个基本的结论:在不同的司天气化下,所化生的霍乱、外科诸病、儿科诸病是不同的;因此其证状、用药也不相同。 4.论文还根据吴又可的《温疫论》,以及三位亲身经历过不同气化、治疗过不同气化下的疫病的医家对《温疫论》的注释,针对这些内容中存在的不同,探讨疫病与气化的关系。论文同时也根据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在直接引用或间接引用叶天士《临症指南医案》的事实,说明叶天士与吴鞠通二人所在时代的气化是不同的。由此进一步证明不同的气化产生的疾病是不同的,当然治疗所运用的方药也不相同。 5.有些治疗疫病的著名方剂,为什么此一时有效而彼一时无效?此亦与运气有关。如“圣散子”在何东坡时治疫病十全八九,而陈无择见到后代医家用治疫病,却丧亡无数;冰硼散为喉科圣药,活人无数,然而吴鞠通的侄子患喉闭,喷冰硼散却撒手尘环。其中的原因为何?盖与大司天的变化有关。 6.对五运六气学说,有拥护和赞同者,也有反对和批评者。反对者所持最为有力的证据就是五运六气的理论不尽合乎实际气候的现象。其实五运六气学说原本就不是探讨气候的学问,它是是探讨天地间无形气化的性质及其运动规律,以及五运六气与对人体疾病的影响的学问。只可以运用五运六气来观察气候,明白病害之盛衰、太过、不及,是胜是复,是疫是疠,从而用药治病;不可以运用五运六气来决定什么时候一定有什么气候、疾病。 7.论文上编的第7章运用五运六气学说的原理和方法,结合《伤寒论》三阴三阳理论,对自东汉到公元2000年二千年时间中历年广义伤寒的气化特点进行了探讨。论文指出葛洪《肘后方》主要论述湿土之伤寒的证治,陈延之《小品方》主要论述燥金之伤寒的证治,深师《深师方》主要论述燥金之伤寒的证治,姚法卫《集验方》主要论述风木之伤寒的证治,韩祗和《伤寒微旨论》主要论述湿土之伤寒的证治,刘完素主要论述的是燥金之伤寒的证治,朱丹溪主要论述的是君火之伤寒的证治,李东垣主要论述的是寒水之伤寒的证治,张介宾主要论述寒湿之伤寒的证治,余师愚主要论述的是湿燥之伤寒的证治。而《医心方》所遇值为少阳相火之伤寒,钱回宾所遇者为风木伤寒。 霍乱属于广义伤寒要讨论的疾病,它与五运六气有关;《伤寒论》也讨论了霍乱的证治。故本文又运用六经气化学说对历代霍乱发病情况,以及其与大司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8.本论文还运用五运六气学说,对广义伤寒或与之相关的一些外感疾病,如外科疾病、儿科感证等的流行规律与病变特点、证治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吴又可《温疫论》、吴鞠通《温病条辨》以及相关医家治外感病包括疫病的经验和理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2002-2003年出现“非典”之疫。这次疫病的流行情况完全可用五运六气与《伤寒论》辨证论治方法予以解释,并给出正确的治疗方向。2002年非典乃木火相生克燥金之疫,2003年非典也是木火相生,肺金受邪之疫。《素问·藏气法时论》云:“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火气太过必“以胜相加”,故必克肺金,产生呼吸困难、憋气、喘息、气短的肺金受克之现象。此即《伤寒论》第189条所云“腹满微喘”,第212条“微喘直视”,第221条“腹满而喘”,乃至第210条“喘满者死”的症状。由于此病“至其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故必死于第十天少阴君火之值日之时。若能拖过第11天太阴湿土值日之时,土来生金,就不会死了。同理,此火来克金的病,到2003年第三之气,即5月23日以后,客气为太阴湿土,土来生金,SARS就结束了,后来果然如此。 论文下编主要阐述五运六气的重要性、五运六气学说发展沿革、五运六气的基本理论、五运六气与疾病的治疗、标本中气理论在临床的应用,等。 西医以其核磁共振、X光、超音波等手段对疾病的病原、病灶、病象等做精密而明确的分析。如果《伤寒论》司天气化理论的正确性被证明,则它将如核磁共振、X光、超音波等,在疾病发生之时,即可用以了解疾病的性质,以及用药治疗的方向。所以《伤寒论》的气化理论之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也许可以带领中医走向病机、病理更明确,用药更精确,治疗更有效果的境界,为中医开出更烂灿烂的花朵。 本论文由于个人水平问题,所以对各方面的探讨,并未达到尽善尽美。希望这篇论文能成为中医再跨大一步的发轫,启动中医更美好的明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