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逆针灸针刺“王氏夹脊穴”防治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研究
【6h】

逆针灸针刺“王氏夹脊穴”防治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现状

1.基础研究

2.治疗研究

(二).该研究发展趋势

(三).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

(四).本研究立题依据

五.试验研究

(一).本研究的创新点和先进性

(二).试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四).试验结果

(五).试验结果讨论

六.附录

(七).致谢

八.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在世界范围内,脑卒中造成的死亡居各种原因所致死亡之首。每年全球约有500万人死于卒中,至少有1500万病人因卒中致残[1]。近年来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脑血管疾病在我国人口死因顺序中居1、2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其发病率与死亡率明显高于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后可能会出现大部分肌群肌张力增高伴腱反射亢进,表现为上肢屈曲内收位,下肢固定伸展位,称之为Mann-Wernicke肢位,运动时阻力增加、生硬,不能产生协调运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临床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一大难点。 在基础研究方面,现代医学认为肌张力的增高多责之于锥体束或锥体外系统的损害,目前西医学对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子生物学方面如对神经肽P物质的研究等,但很多研究尚不能很好的应用于临床。 针对本病,现代医学内科治疗方面,在药物选择上有中枢解痉药和外周解痉药,如巴氯酚、A型肉毒毒素、妙纳、丹曲林、替尼扎定、苯妥英钠等。但此类药物对痉挛的抑制作用多是暂时的,需多次使用,可对患者的精神或胃肠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外科治疗方面,可行颈上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切断术以减弱缺氧所致的脑血管收缩反应,在氧摄取量增高的情况下选择性改善皮质区域的氧供。但此法可造成一定的机体神经调节缺陷,且其远期疗效有待观察评定。物理康复治疗方面,采用脑反射治疗仪、Huftschmidt电疗刺激痉挛肌及拮抗肌、早期康复治疗等,虽然疗效较好,但其疗程长、见效慢。因此应用针灸方法治疗本病是目前的一个研究方向。 本试验旨在在中风病人患病早期应用北京中医院名老中医王乐亭先生的“王氏夹脊穴”预防性治疗肌张力增高,防止肌痉挛的出现或减轻其痉挛程度,以改善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试验设计方面以北京中医院针灸科目前治疗中风应用较多的“手足十二针”为对照治疗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设计。并应用NIHSS、改良的Ashworth量表、国内简化的Fugl-Meyer[FMA]运动评分法、修订的巴氏指数(MBI)评分方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以了解患者肌张力增高情况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统计比较两组患者肌张力增高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以检验该治疗方法对防治中风后肌张力增高、改善中风患者生活质量有无临床意义。实验结果显示: 1.针刺在早期应用防治中风后肌张力增高方面有一定疗效。本试验验证“王氏夹脊穴”疗效好于“手足十二针穴”方。 2.早期应用“王氏夹脊穴”方、“手足十二针穴”方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改善,但两种针刺方法之间并没有统计学差异。 该试验证明早期应用“王氏夹脊穴”对防治中风患者肌张力增高确有一定疗效,但因试验尚存在不足未能确定其在远期预防中风患者肌张力增高疗效,及在改善中风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较其他针刺方法是否存在优势,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