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6部分穴位注射》的研制与研究
【6h】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6部分穴位注射》的研制与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文献综述

综述一标准化的发展

综述二穴位注射疗法的临床研究概况

综述三穴位注射导致的周围神经损伤

前言

1研究技术路线

2研究方法

3穴位注射疗法技术操作标准文本框架及内容的设定

4研究成果

5讨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以针灸技术操作中的穴位注射技术为对象,重点研究其操作步骤与要求,力求对穴位注射的技术操作进行规范,建立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的穴位注射疗法技术操作标准,以达到统一术语,规范术式,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首先,通过对标准及标准化编写知识进行学习,制定出本标准的制定原则。在该原则指导下,对所搜集的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整理及系统研究,建立了相关数据库和计算机检索系统,并编写出标准初稿。其次,通过考察医院实际治疗操作并与医师、护士进行交流以及通过面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学术座谈会等形式向针灸界及相关各领域专家、学者咨询的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对反馈意见进行总结、分析后修改标准文本并形成相应的,修改稿。最后以部分针灸专业研究生为对象,以标准送审稿为蓝本,进行了穴位注射的技术培训,并以此验证标准送审稿的实用性。培训的效果令人满意,未接触过穴位注射的研究生按照标准的内容操作,能很快掌握该技术,说明该标准符合“技术要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被证实”的可证实性原则。 标准编制过程中以“X-x”的方式来标记不同的标准文本,当框架结构改变时改动前版本号,当文本细节内容改变时改动后稿件号。从文本“1-1”开始记录。最终共形成穴位注射疗法技术操作标准11版,30余稿。非正文核心内容的结构调整主要围绕标准项的增减进行。正文核心内容(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要求)的结构调整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标准项的增减,二是标准项的归类划分。标准内容根据专家意见汇总表及中国针灸学会给出的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统一格式体例进行修改。修改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内容的取舍,二是内容编排的调整,三是文字描述的改动。最终形成标准文本《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6部分穴位注射》及《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6部分穴位注射标准编制说明》。 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穴位注射的定义应为:“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依据穴位作用和药物性能,在穴位内注入药物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穴位注射的针具应为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其型号可根据病情及操作需要进行选择;注射的药物浓度及规格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一次穴位注射的用药总量须小于该药一次常规肌肉注射的用量。 穴位注射的操作顺序为:取药→穿刺进针→调整得气→注入药物→出针。在操作时术者可依据穴位所在的部位、注射器的规格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持针方式、进针方式及进针角度。为增强疗效同时避免副作用的产生,操作时术者应特别注意针下的感觉并且熟记各种感觉所代表的含义。由于不同的注药方式可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操作时术者可根据治疗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注射方法。穴位注射疗法的疗程设定应取决于疾病的性质及特点。穴位注射时禁止将药物注射入血管内,禁针的穴位及部位禁止穴位注射,表皮破损的部位禁止穴位注射。

著录项

  • 作者

    陈幼楠;

  • 作者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学科 针灸推拿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郭长青;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245.95;
  • 关键词

    穴位注射; 操作规范; 针灸;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