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后媒介时代的公共领域研究
【6h】

后媒介时代的公共领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一、绪论

二、概念界定

三、信息方式对公共领域的重塑

四、后媒介时代的公共领域剖析

五、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新的信息方式影响下的公共领域问题。 作为信息科技,媒介相对的具有社会连结和扩延的功能,也就是涉及到人类社会行动与社会认同。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信息方式的形态日益变化。互联网的快速扩张,不但直接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逐渐影响人们行动,特别是人类社群生活和公共领域两个方面。这个核心的思考点,在于互联网通过传输信息革命性的突破,直接介入了人类的沟通行为,由此,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某个程度上是被中介。但这个中介的意义不同于以往媒体所支配下的沟通行为。互联网连结人们超时空的沟通网络,使得个人从一个单一的立足点,能扩展到其存在的世界之网。这个过程带动了人们“视野”的提升,并延展了人对社会世界意义的掌握。因此,相对而言,互联网所构成的社会网络空间,提供一个全新的人类互动的场域,这个场域的部分空间形成了全新的公共领域。 本文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出发,从媒介形态的角度切入,对信息方式不同阶段形态对公共领域的影响作以梳理,着重分析了以网络为代表的后媒介时代的公共领域形态和其所呈现的特点,进而指出新的信息方式对于公共领域在当前社会语境下的影响。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通过列举最新的无线通信技术发布引出传媒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的问题,进而谈到其对公共领域的推动和挑战,提出问题,媒介究竟在公共领域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总结前人所作研究,点明本文研究角度和方法。 第二部分概念探讨。公共领域概念主要源自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并在其他学者研究基础上作以归纳和总结,突出公共领域的构成要素和其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信息方式源自马克·波斯特的《信息方式》一书。在书中,波斯特就媒介在后现代语境下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了深刻地分析,认为信息方式是社会生产方式的当代形式,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信息方式对生产关系的重构以及对主体的影响。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为文章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信息方式发展的各个阶段,不同媒介形态对公共领域发展的促进和影响。提出媒介发展的四个时代:前媒介时代、印刷媒介时代、电子媒介时代和后电子媒介时代。通过对四个媒介时代的公共领域的五个因素(参与者、沟通方式、地点、时间以及论辩的话题)的考察,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信息方式在不同的媒介时代的表现形式对公共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仅与当时所对应的公共领域相协调,并且自身的发展由于社会文化特征相联系。 在第四部分中,通过对网络媒介时代的几个关键词进行分析,包括网络的虚拟性,文本的转换,理性的回归以及自由的彰显几个方面。旨在通过不同的角度对网络媒介为代表的后媒介时代对公共领域的特点进行剖析。 第五部分是全文的总结,在前文基础上,概括论点。认为由媒介本身引发的革命首先影响了人们的交往方式,而这种最初的语言交往方式经由间接的有误解的沟通方式到达了互联网时代的相对理性和真诚的交往模式。随着信息方式的不断提高和改进,笔者相信这种不断趋于人类向往的“自然状态”的沟通模式最终将引导人们从最初关注的个人利益,群体利益,政治问题发展到关心人类自身的长远发展,如健康、环境等等。在信息方式的影响下,世界正在从一种生产方式(ModeofProduction)主宰的社会,转向了一种生产符码(CodeofProduction)控制的社会,最终必将引导人类走向一个充满“理性沟通”的生活世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