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SV5病原、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感染、免疫实验猴研究
【6h】

SV5病原、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感染、免疫实验猴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SV5病原学研究、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第二部分SV5病毒血清学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第三部分SV5感染及免疫恒河猴实验研究

第四部分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会议

致谢

展开▼

摘要

猴副流感病毒5型(simianparainfluenzavirus5,SV5)在亚洲及非洲猴群中广泛存在,在东南亚国家猴群中的血清阳性率可达70%以上。随着我国灵长类实验动物质量标准的提高以及相关生物制品交流的日益增多,宿主动物,尤其是灵长类动物携带病毒性病原体会对人类造成很大威胁,但目前我国未见SV5灵长类感染以及针对SV5病毒的病原学及血清学方面的诊断方法的报道。 本课题针对以上情况首次进行了该病毒的病原学、血清学以及实验感染和免疫等方面的研究,并试图分离我国自然感染的SV5病毒,同时进行了该病毒的病原学、血清学检测方法建立和比对研究,并利用建立的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区来源的猴标本进行了病原和血清调查,以期初步了解我国灵长类实验动物实际感染SV5的基本情况。在病原学研究中,我们了解了该病毒不同细胞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掌握了病毒致细胞病变的形态变化,确定了免疫酶方法中病毒抗原制备的最佳时期。针对SV5病原检测,选用小疏水整合膜蛋白SH的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为提高PCR检测的灵敏度又设计了巢式PCR,建立了该病毒特异的RT-PCR的诊断方法,通过优化,证实该方法特异性高、重复性好,最低检测核酸量可以达到2.3×10-7μg/μl,同时,PCR产物内部带有一个AccⅢ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可快速检测其特异性。血清学研究中,建立了针对SV5的两种诊断方法,免疫荧光抗体玻片检测法(IFA)及免疫酶抗体玻片检测法(IEA),同时完成了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400份猴血清的SV5病毒血清学调查,未发现我国实验用猴有感染SV5的情况。基于病原分离及血清调查阴性结果,为了解该病毒感染的真实情况,获得阳性(质量控制)血清,本课题进行了SV5病毒免疫及感染恒河猴实验。2只感染的恒河猴均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其中一只恒河猴在感染第3、5和7天采集的咽拭子标本中检测到病毒,感染10天后可从血清标本中检测到SV5抗体,42天后阳性血清效价可达最高值1:60(IFA,IEA),随后抗体效价维持4周左右后开始下降,病毒攻击9到10周后,血清中抗体效价降至最低值1:10直至实验结束。2只免疫的恒河猴也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咽拭子标本中未检测到病毒,在免疫56天时阳性血清最高效价为1:80,为IFA和IEA方法制备了阳性对照血清。 以上研究结果为今后提高我国实验用猴质量,丰富动物病毒的检测指标,推进实验动物的标准化进程提供了实验参考,同时也为我国相关生物制品、实验用猴和野生猴群的SV5病毒检测提供了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