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诊断方法探讨
【6h】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诊断方法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语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临床表现中的定性指标

三.新生儿SIRS指标

四.实验室指标

五、综合最佳指标在诊断败血症中的评估比较

讨论

一、密切观察临床表现是早期发现新生儿败血症最基本的方法

二、新生儿SIRS标准用于败血症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把握实验室检查的时机有助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文献报道全世界每年有160万新生儿死于感染,发展中国家新生儿败血症死亡率可高达60%,而发达国家新生儿感染率也高达0.22-0.86%。尽管有广谱抗生素和支持治疗,近二三十年来新生儿期严重感染的死亡率仍高达20%-40%。而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改善新生儿败血症的预后。由于新生儿感染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需要与其他疾病相鉴别,目前还缺乏敏感和特异的快速诊断方法,因此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富有挑战性。关于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实验的研究已转向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诱导的炎症反应相关的其它物质。然而这些指标尚处于研究阶段,未在临床普及应用。目前的研究强调注重对多个参数的合理应用与综合分析,可以提供经验性的生理资料,可使临床医生应用有预测价值的临床变量和敏感特异的实验室检查对感染进行床边诊断。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住院新生儿观察临床表现、监测必要的实验室指标,对比不同指标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探讨临床医生如何最优化地综合利用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新生儿败血症的快速诊断。 方法:本研究对2007年9月至2008年2月间所有入住新生儿病房的患儿,监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根据诊断分为败血症组(n=13)、非败血症感染组(n=12)和非感染对照组(n=12)。详细记录患儿围产情况、感染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资料统计整理后,对各组数据用反应诊断方法真实性、收益的各项指标如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正确率Youden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ROC曲线及等统计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通过各指标最佳值的比较发现:1.临床表现中反应异常特异性最高,达84.6%,对应的漏诊率最低15.4%。2.SIRS标准特异性高达95.8%,客观经济快速,对有临床异常的患儿,尽快完善评估,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3.常规实验室检查WBC、PLT、GLU,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理想;I/T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存在相当大的观察者差异。WBC与I/T联合作为诊断指标,诊断价值可明显改善。4.CPR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4,最佳临界值为15mg/L,P值为0.020,有显著意义;正确诊断指数为45.5%,高于8mg/L的诊断价值。5.PCT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8,最佳临界值为0.81ng/ml,P值为0.000,有非常显著意义;特异性最高,达100%,对应误诊率为零,正确诊断指数75.0%。 结论:对临床表现的细心观察和重视,可有效发现感染败血症的患儿。对有I临床异常的患儿,尽快完善SIRS标准评估,客观经济快速,特异性高。常规实验室指标WBC、I/T、PLT,可作为对高危患儿的经济简便的监测指标。CRP、PCT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有显著意义。尤其PCT反应快、特异性强,其诊断价值最高。合理有效地综合运用以上资料,可以使临床医生在血培养结果回报之前对新生儿败血症进行高效的床边诊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