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6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6h】

6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 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 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多发性骨髓瘤与P53基因

综述二多发性骨髓瘤遗传学异常分析及预后意义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应用传统细胞遗传学(conventionalcytogenetics,CC)检查、常规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nterphase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i—FISH)及CD138磁珠分选富集后行i—FISH的方法检测我国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患者的遗传学异常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1)收集患者骨髓标本,采用R显带的方法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计数15个分裂相。(2)经CD138磁珠分选骨髓瘤细胞后行i—FISH的方法检测了MM患者4个位点的遗传学异常:13q14(RB—1/D13S319),14q32(IGH),17p13(P53)以及1q21,并对有IgH重排的患者进行了t(11;14)(q13;q32)、t(4;14)(p16;q32)和t(14;16)(q32;q23)三种易位的检测。(3)同时采用分选和未分选方法行i—FISH检测了13q14(RB—1/D13S319)和14q32(IGH)2个位点的遗传学异常。 [结果]:(1)CC分析共检出10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22.3%(10/45);i—FISH检测发现86.7%(52/60)的患者有遗传学异常,其中RB—1缺失总体检出率为53.3%,IgH重排检出率为66.7%,包括t(11;14)19例、t(4;14)17例、t(14;16)3例,P53缺失检出率为25%,1q21扩增检出率为56.1%。 (2)CC检测、未分选i—FISH和CD138磁珠分选i—FISH三种方法△13(—13/13q—)检出率分别为8.9%、23.3%和60%,比较三组检出率发现分选后i—FISH可明显提高CC与未分选i—FISH检出率(P=0.000对P=0.008),但CC与未分选i—FISH相比检出率尚未达统计学显著性(P=0.104); (3)i—FISH与CC检测同时发现A13的患者中位PFS短于单纯i—FISH检测△13患者,但差异尚未达统计学显著性(0个月对7个月,P=0.064);i—FISH检测发现RB—1缺失与IgH基因重排、P53缺失、1q21位点扩增密切相关(P=0.000对P=0.008对P=0.003)。 (4)根据i—FISH分析结果,将初治组患者按照MayoClinc标准分为低、高危两组,高危组中位PFS明显短于低危组(P=0.007),高危组中位OS亦短于低危组,但差异尚未达统计学显著性(P=0.085)。 (5)单因素分析示初治患者中P53缺失、血β2—MG水平大于5.5mg/L、起病时骨髓涂片浆细胞比例高于30%是不良预后因素(P=0.001对P=0.03对P=0.037)。多因素分析示只有P53缺失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P=0.019)。 (6)近期疗效分析:硼替佐米和传统化疗相比,可明显提高RB—1缺失、IgH重排及1q21扩增患者的近期疗效(疗效达PR以上),但P53缺失患者使用硼替佐米虽可提高其近期疗效,但远期疗效仍不佳。 [结论]:(1)CD138磁珠分选后行i—FISH检测是提高MM异常检出率的有效方法。 (2)MayoClinc分组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对MM患者进行预后分层,对其预后分析有较好的指导意义。(3)单因素分析示初治患者中P53缺失、血β2—MG水平大于5.5mg/L、起病时骨髓涂片浆细胞比例高于30%是不良预后因素。(4)多因素分析示P53缺失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