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北方汉族人醛糖还原酶基因C(-106)T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6h】

中国北方汉族人醛糖还原酶基因C(-106)T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技术路线

对象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和目的
   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属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Dihydro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H)依赖型醛-酮还原酶超家族,可催化多种亲水性的醛(包括醛形式的葡萄糖)还原为相应的醇,是糖代谢多元醇通路的限速酶。在长期高血糖的状态下,AR活性升高,葡萄糖通过多元醇通路代谢增加,是导致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的重要因素,可加速糖尿病个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在缺血性心肌损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基因变异导致表达异常和活性改变有可能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本研究旨在调查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AR C(-106)T多态性及其基因型频率分布特点,探讨AR C(-106)T基因多态性对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其与2型糖尿病、冠心病、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均为我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包括125例健康人(对照组)、85例2型糖尿病患者(DM组)、91例冠心病患者(CHD组)和78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DM+CHD组)。
   采用改良碘化钠(Sodium iodide,NaI)法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分析AR C(-106)T多态性。血清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采用酶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采用直接匀相法测定;血糖(Glucose,Glu)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lc,HbAlc)采用高效液相层析法测定。用Excel2007和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DM组、CHD组和DM+CHD组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Glu、TG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平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2.DM+CHD组高血压发病率高于DM组,BMI、HbAlc、Glu、TC、HDL-C、LDL-C平均水平低于DM组。DM+CHD组高血压发病率高于CHD组,HbAlc、Glu平均水平均高于CHD组。
   3.对照组AR C(-106)T基因多态性CC、CT、TT基因型频率和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9.2%、39.2%、1.6%、78.8%和21.2%;DM组为69.4%、27.1%、3.5%、82.9%和17.1%;CHD组为73.6%、22.0%、4.4%、84.6%和15.4%。DM+CHD组为67.9%、30.8%、1.3%、83.3%和16.7%。
   4.所有研究对象AR C(-106)T基因多态性CC、CT、TT基因型和C、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分别为66.8%、30.6%、2.6%、82.1%、17.9%,与日本人、中国天津研究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但与中国青岛、巴西、波兰研究结果有显著差异。
   5.CHD组与对照组相比,AR C(-106)T基因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分布有显著差异。DM组、DM+CHD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C、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各组中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6.男性和女性中AR C(-106)T基因多态性CC、CT、TT基因型和C、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
   7.DM组中CC基因型者Glu平均水平显著高于与CT+TT基因型者,其余指标包括BMI、HbAlc、TC、TG、HDL-C、LDL-C平均水平无显著差异。对照组、CHD、DM+CHD组中不同基因型间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
   8.AR C(-106)T基因多态性基因型与Glu、HbAlc异常无明显关联性,与糖尿病、冠心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无明显关联性。AR C(-106)T基因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不是糖尿病、冠心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NaI法快速提取基因组DNA,PCR-RFLP技术分析AR C(-106)T基因多态性的方法。该方法简便快捷,易于操作,适合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实验室应用。正常人、DM患者、CHD患者、DM合并CHD患者之间、男女之间AR C(-106)T多态性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无差异。AR C(-106)T基因多态性CC基因型、C等位基因可能是DM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一个危险因素。AR C(-106)T多态性不是DM、CHD、DM合并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