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临床常见致病念珠菌的快速鉴定和近平滑念珠菌形态转换观察
【6h】

临床常见致病念珠菌的快速鉴定和近平滑念珠菌形态转换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致语

缩略语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常见深部念珠菌快速鉴定方法的建立

第一节 常见深部念珠菌PCR-RFLP方法的建立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常见深部念珠菌多重PCR快速鉴定方法的建立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念珠菌临床致病株鉴定及临床分析

第一节 念珠菌临床致病株多重PCR鉴定

参考文献

第二节 临床致病念珠菌感染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近平滑念珠菌的WO形态转换观察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综述1 深部念珠菌感染的诊断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2 肺孢子菌肺炎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及参加学术会议和培训和会议收录摘要

致 谢

展开▼

摘要

第一章常见深部念珠菌快速鉴定方法的建立
   第一节常见深部念珠菌PCR-RFLP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常见深部念珠菌的PCR-RFLP方法。方法对6种念珠菌标准株(包括白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季也蒙念珠菌),使用引物PR1-PR3扩增ITS1-ITS2区。按照rDNA-ITS-RFLP方法采用不同酶进行酶切,比较酶切带型图,选择最佳的酶切方案,鉴别常见6种念珠菌。结果应用MSPI或者HhaⅠ+HaeⅢ进行酶切反应,6种念珠菌标准株的酶切带型有明显差异,易于鉴别。结论使用MSPI或者HhaⅠ+HaeⅢ进行酶切,可以通过一次反应,鉴别出常见的6种致病念珠菌,为临床念珠菌的快速准确诊断赢得时间。
   第二节常见深部念珠菌多重PCR快速鉴定方法的建立
   目的为了快速准确鉴定深部感染常见的6种念珠菌,建立一种多重PCR技术。方法对6种念珠菌包括白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季也蒙念珠菌标准株,通过2条通用引物和6条种特异性引物扩增ITS1-ITS2区DNA序列,初步建立6种念珠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并与CHROMagar快速显色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HROMagar快速显色法可用于念珠菌初步分离和鉴定,只能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进行较好鉴别。而多重PCR反应可以将每种念珠菌扩增出通用和特异性两个条带,易于区别。结论多重PCR方法可一次鉴定出常见的6种致病念珠菌,与传统CHROMagar快速显色法相比,快速准确,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第二章念珠菌临床致病株鉴定及临床分析
   第一节念珠菌临床致病株多重PCR鉴定
   目的使用多重PCR方法鉴定临床念珠菌病标本。方法收集2009年度念珠菌临床株共50株。分别应用传统CHROMagar快速显色法和多重PCR方法对这些念珠菌临床致病株进行鉴定。以ITS区测序鉴定作为金标准,比较这两种念珠菌鉴定方法。结果CHRO Magar快速显色法判断准确37株,准确率74%;多重PCR能快速准确鉴定临床最常见的6种致病念珠菌(白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判断准确46株,准确率92%,且未判出的4株菌不在本诊断体系之中。结论多重PCR方法的确能快速准确鉴定临床最常见的6种致病念珠菌,总体而言优于传统的CHROMagar诊断方法。
   第二节临床致病念珠菌感染分析
   目的通过对真菌检验室收集念珠菌临床致病株的鉴定,分析不同念珠菌种临床致病株分布和发病特点。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真菌检验室2009年度念珠菌临床标本,分别应用传统方法和分子方法进行鉴定。结合患者性别、年龄、患病部位等一般资料,初步分析不同念珠菌种临床致病株的分布和发病特点。结果收集到临床致病念珠菌50株,其中白念珠菌28株(56%),非白念珠菌中,近平滑念珠菌的比例最高(18%)。另外还发现一些少见念珠菌临床致病的情况,如涎沫念珠菌、耶罗维亚解脂酵母、希木龙念珠菌。结论白念珠菌仍然是最常见的致病念珠菌,但非白念珠菌中近平滑念珠菌的感染比例也较高。念珠菌种的鉴定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很大意义。
   第三章近平滑念珠菌的WO形态转换观察
   目的观察近平滑念珠菌在不同培养基的形态转换现象,以及温度对其形态转换的影响。方法收集近平滑念珠菌正常人皮肤携带株及临床致病株和标准株,接种于改良Lee培养基和含桃红B的YPD培养基,观察其不同形态转换,以及温度变化对光滑(W)与皱褶(O)形态转换的影响。结果近平滑念珠菌在Lee培养基和含桃红B的YPD培养基上,均可以出现多种形态以及一定频率W-O转换现象。在观察W向O形态转换过程中发现,与25℃培养温度相比,37℃条件下光滑菌落形态占更多的比例。结论近平滑念珠菌体外培养时存在形态转换及W-O转换现象,且于37℃时更易保持光滑形态。含桃红B的YPD培养基也可以用于基本的W-O形态转换观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