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特点及肠道动力相关指标在症状发作中的作用
【6h】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特点及肠道动力相关指标在症状发作中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肠道主要症状研究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肛门直肠功能的研究—症状发作期、缓解期和症状持续的比较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嗜铬细胞的研究—症状发作期、缓解期和症状持续的比较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英文缩略词表

附表

志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与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其腹痛、腹部不适与排便密切相关,诊断主要基于症状学标准,即罗马Ⅲ标准。在临床上最常见的亚型是腹泻型(IBS-D),症状可呈发作与缓解交替,或持续不缓解,导致IBS-D症状发作与持续的机制尚不明了,本研究旨在(1)通过调查分析IBS-D患者肠道主要症状及排便相关表现,以探讨IBS-D患者临床表现的特点;(2)通过肛门直肠测压探讨肠道动力在IBS-D症状发作、缓解和持续状态时的变化及其与IBS-D患者肠道主要症状及排便相关症状的关系:(3)通过检测IBS-D患者症状发作期、缓解期及症状持续时结肠黏膜EC细胞的改变,探讨EC细胞及5-HT在IBS-D症状发作、缓解和持续中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连续纳入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门诊依罗马Ⅲ标准诊断的IBS-D患者113例,男性71例,女性42例。填写IBS问卷调查表,分析IBS-D患者的肠道主要症状特点及排便相关表现。其中54例IBS-D患者,于症状发作、缓解或症状持续时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53例患者于结肠镜检查时取乙状结肠黏膜活检,行嗜铬素A及5-HT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研究发现IBS-D患者主要症状具有一定的特点,表现为(1)45.1%患者平素有腹痛、腹部不适,症状多为轻中度;97.3%有便前腹痛和/或腹部不适,以腹痛为主(82.7%),程度多为中度(72.7%)和重度(22.7%),腹痛部位广泛。(2)绝大部分患者腹痛和/或腹部不适可在排便后10分钟以内改善,改善程度≥1/2,或完全缓解。(3)IBS-D患者平素排便次数增多,93.8%患者腹痛、腹部不适发作时排便次数由平素的1.9次/日增加至3.8次/日。(4)发作时粪便性状的改变多由4型、5型转变为5型、6型或7型,通常情况下排稀糊粪者,腹痛和腹部不适发作时,粪便性状不一定发生明显变化。(5)排便急迫感(85.8%)、排便不尽感(69.9%)、排粘液便(69.0%)是常见症状,且半数以上患者症状发作频繁、程度为中重度。
   IBS-D患者发作期、缓解期和症状持续时肛门直肠动力和感觉功能无明显变化,排便后腹痛、腹部不适改善的程度与肛门直肠最大耐受量之间存在负相关(r=-0.274,p=0.047)。发作期、缓解期和症状持续时IBS-D患者结肠黏膜EC细胞及分泌5-HT的EC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
   结论:IBS-D患者腹痛和/或腹部不适具有一定的特点,和平素存在的症状比,便前出现的腹痛和/或腹部不适更常见且重:排便后腹痛和/或腹部不适迅速、明显改善支持IBS的诊断;对发作时排便次数的改变和粪便性状变化的判断应结合患者通常情况下的排便习惯。排便急迫感、排便不尽感及粘液便对IBS-D的诊断有支持意义。IBS-D患者肛门直肠动力、感觉功能及结肠黏膜EC细胞与其症状发作、缓解和症状持续的关系尚不能明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