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用于股骨上段手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6h】

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用于股骨上段手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患者股骨上段手术后连续腰丛神经阻滞自控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择期椎管内麻醉下股骨上段手术后患者60例,ASAⅠ~ⅡI级,年龄36~87岁,随机分为3组(n=20):吗啡静脉患者自控镇痛组(MA组),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组(RA组)和连续腰丛神经阻滞局麻药物中附加舒芬太尼组(SA组)。所有患者均使用0.5%布比卡因2~2.8ml实施L2—3或L3—4间隙腰麻,并于患侧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实施后路腰大肌间隙腰丛神经阻滞,注入0.5%罗哌卡因0.4ml/kg,RA组和SA组通过导针置入导管5~10cm并固定。MA组患者术后静脉吗啡自控镇痛,背景剂量0.25mg/h,追加剂量1mg,锁定时间6min;RA组患者术后通过留置导管泵入0.2%罗哌卡因,SA组泵入0.2%罗哌卡因附加舒芬太尼0.1μg/ml。RA组和SA组均泵入背景剂量3ml/h,追加剂量3ml,锁定时间20min。三组患者均维持镇痛72小时。三组患者如出现镇痛效果欠佳(VAS静息时>30,活动时>50),追加哌替啶50mg肌注。RA组和SA组如出现两次追加哌替啶,则认为导管位置欠佳,拔除导管,改为吗啡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术后2、6、24、48和72h时静息(RVAS)和主动活动(IVAS)的VAS疼痛评分(0分为无痛,100分为剧痛)、PCA镇痛泵按压(AD)和实际进入(SD)次数及两者之比、术后24h感觉神经阻滞范围、Ramsay镇静评分、患者总体满意度、恶心、呕吐、瘙痒、镇静过度、尿潴留和穿刺点出血等不良反应和追加哌替啶剂量。
   [结果]三组患者性别比、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h和6h三组患者均无明显疼痛,术后24h、48h和72hRA组和SA组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MA组(P<0.01),SA组仅在术后24h的RVAS、IVAS低于RA组(P<0.05);RA组和SA组之间PCA镇痛泵72h按压次数、实进次数及两者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MA组按压次数、实进次数和两者之比均大于RA组(P<0.05),消耗吗啡剂量为32.5±7.3mg;RA组和SA组共40例患者术后24h各神经阻滞例数分别为:股神经为40例(100%),闭孔神经为36例(90%)、股外侧皮神经为35例(87.5%),L1为36例(90%),L2和L3均为40例(100%),L4为39例(97.5%),L5为4例(10%),S1为4例(10%);三组患者镇静程度、镇痛总体满意度较好;不良反应MA组明显多于SA组或RA组(12 vs2vs0,P<0.01);镇痛期间三组患者都未出现追加哌替啶或撤泵后仍需追加镇痛药物,RA组和SA组未出现导管位置不佳改变镇痛方式。
   [结论]股骨上段手术后的患者术后使用0.2%罗哌卡因进行连续腰丛神经阻滞自控镇痛效果良好,并发症比吗啡静脉自控镇痛少,附加0.1μg/ml舒芬太尼可增强镇痛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