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X射线工作者辐射致癌危险估算
【6h】

中国X射线工作者辐射致癌危险估算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中国X射线工作者的辐射致癌剂量效应关系和辐射致癌危险,并对终身辐射致癌超额危险估算进行探索性研究
   材料和方法:
   根据中国X射线工作者队列及其对照队列的合并队列在1950年到1995年间的发病率数据,基于泊松分布原理,应用国际公认的辐射流行病学危险模型分析软件Epicure的AMFIT模块,我们进行了辐射致癌剂量效应关系研究和辐射致癌危险模型分析。
   根据中国X射线工作者队列的年均皮肤剂量,通过曲线拟合的方法,得到皮肤的年剂量信息。同时参考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第74号报告ICRP1997相关参数,本研究给出了从皮肤剂量到其他器官剂量的器官间剂量转换系数,进而得到各种器官剂量信息。综合二者,进而得到个体的累积器官剂量,满足了危险模型分析研究的需要。
   根据辐射致癌危险模型得到的相关参数,我们得到中国X射线工作者队列的性别、器官别、年龄别癌症基线发病率。根据中国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死亡率数据,我们应用传统寿命表编制方法,以SAS程序的方式得到了中国分性别的完全寿命表。进而综合中国X射线工作者队列的辐射暴露史和剂量信息,应用NCIRadRisk的辐射致癌终身危险估计模型对中国X射线工作者队列的白血病、肝癌、胃癌、甲状腺癌、女性乳腺癌等五种癌症的辐射致癌终身超额危险进行探索性预估。
   结果:
   1.辐射致癌相对危险模型分析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剂量效应关系的癌症部位有所有实体癌、部分实体癌(甲状腺癌,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以外的实体癌)以及肝癌。肺癌、胃癌、唇口腔咽喉癌、直肠癌、脑癌、胰腺癌、结肠癌、骨癌、女性乳腺癌、白血病、食道癌、膀胱癌、甲状腺癌、非黑色素皮肤癌等癌症部位的癌症发生率与剂量呈正相关,但没有统计学意义。
   2.辐射致癌绝对危险模型分析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剂量效应关系的癌症部位有所有实体癌、部分实体癌、肺癌、肝癌、胃癌、唇口腔咽喉癌、直肠癌、脑癌、骨癌、非黑色素皮肤癌。而女性乳腺癌、白血病、食道癌、甲状腺癌等癌症部位的癌症发生率与剂量呈正相关,但没有统计学意义。
   3.辐射致癌终身危险估计研究发现女性乳腺癌的辐射终身超额危险和未来超额危险最大,其次是胃癌。另外根据终身的和未来的超额患癌风险值,对于所选的五种癌症部位,超过一半的超额患癌风险数会发生在1996年1月1日以后。
   结论:
   1.通过对中国X射线工作者队列及其对照队列的合并数据分析,基本明确了实体癌的剂量效应关系,确立了中国X射线工作者的部分癌症类型的相对危险模型和绝对危险模型,得到了相应的危险系数。
   2.应用最新的BEIRⅦ的辐射致癌危险模型,结合中国X射线工作者的癌症基线发病率和中国寿命表,探索性地估计了中国X射线工作者队列中,几种癌症的终身超额患癌风险值及1996年1月1日后的超额患癌风险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