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分泌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新的胰腺癌肿瘤标记物
【6h】

分泌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新的胰腺癌肿瘤标记物

代理获取

目录

图索引

表索引

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蛋白质组学鉴定胰腺癌特异分泌蛋白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特异分泌蛋白质作为新胰腺癌肿瘤标记物的验证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基金支持

致谢

个人简历

声明

展开▼

摘要

背景和目的:胰腺癌被誉为“癌中之王”,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基本相等,放化疗效果差,手术是可能治愈胰腺癌的唯一手段。然而由于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己处于局部晚期,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为了提高胰腺癌的总体疗效,需要加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在胰腺癌众多的诊断手段中,肿瘤标记物对于早期发现、诊断最具有现实临床意义。CA19-9是胰腺癌目前公认最佳的肿瘤标记物,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仍不能令人满意。蛋白质组学近二十年来发展迅速,在肿瘤标记物的筛选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的目的即运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筛选建立胰腺癌特异分泌蛋白质组数据集并验证部分特异分泌蛋白质,以期寻找到提高胰腺癌早期诊断效果的新的肿瘤标记物。
   方法:我们通过运用无血清器官培养方法培养2例新鲜胰腺癌组织及4例正常胰腺组织。培养成功后取上清液离心、浓缩、收集培养上清中的分泌蛋白质,将浓缩收集到的分泌蛋白质分别以“鸟枪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高精度质谱分析”进行鉴定,建立胰腺癌特异分泌蛋白质组数据集。其后选取胰腺癌患者血清69例、疾病对照病例血清32例、正常志愿者血清21例,以ELISA方法验证ApoA-Ⅱ及ApoC-Ⅰ两个分泌蛋白质在三组血清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作为新胰腺癌肿瘤标记物的诊断能力。
   结果:收集1例胰腺癌组织、1例癌旁胰腺组织、1例混合正常胰腺组织的培养上清中的分泌蛋白质,运用鸟枪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研究策略对三份样品分别各进行三次平行鉴定,三次均能鉴定到的分泌蛋白质数目分别为110、5和9。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高精度质谱研究策略分析了2例胰腺癌、1例正常胰腺组织、1例正常胰腺组织混合培养的培养上清分泌蛋白质,分别鉴定到515、252、89、179个分泌蛋白质。两种蛋白质组研究策略所得到的分泌蛋白质经过差减分析,一共得到570个胰腺癌特异分泌蛋白质,以此建立胰腺癌特异分泌蛋白质组数据集。继之,我们对数据集当中的ApoA-Ⅱ及ApoC-Ⅰ两个分泌蛋白质用ELISA方法在69例胰腺癌血清、32例疾病对照血清、21例正常志愿者血清中验证,结果显示胰腺癌组及正常志愿者组血清ApoA-Ⅱ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胰腺癌组血清ApoC-Ⅰ浓度高于正常志愿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C-Ⅰ作为胰腺癌肿瘤标记物其Cut-off值为21.69μg/ml,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76.2%,特异性为57.1%,联合CA19-9可提高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至95.59%及84.38%。
   结论:胰腺癌与正常胰腺组织的分泌蛋白质表达谱不同,胰腺癌能产生特异分泌蛋白质并进入到无血清器官培养的上清液中,并能被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鉴定并建立胰腺癌特异分泌蛋白质组数据集。胰腺癌特异分泌蛋白质组中的ApoA-Ⅱ血清浓度在胰腺癌患者及正常人中无统计学差异。但ApoC-Ⅰ在胰腺癌患者血清中浓度比正常人高,其可作为新的胰腺癌肿瘤标记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