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3多态性对替米沙坦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6h】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3多态性对替米沙坦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词

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人血浆中替米沙坦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138名汉族健康受试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3基因一号外显子三个等位基因基因型的测定与分析

1 材料与对象

2 试验方法

3 结果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3基因多态性对替米沙坦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1 药品和受试者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一:替米沙坦遗传药理学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合成生物学的发展进程及其在药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替米沙坦是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拮抗剂,临床上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替米沙坦在肝脏中由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代谢为葡萄糖醛酸化物,使其亲水性增加易于排出体外,代谢产物无药理活性,UGT酶活性的高低可能对替米沙坦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产生影响。
  目前有研究显示,UGT1A3一号外显子区域共发现六个具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位点,其中四个SNPs引起了氨基酸的改变(-17A/G,Q6R;-31T/C,W11R;-133C/T,R45W及-140T/C,V47A),另外两个为静默SNPs(-81G/A和-477A/G)。同时存在-31T/C及-140T/C突变的受试者为UGT1A3*2携带者,酶活性高;仅存在-133C/T突变的受试者为UGT1A3*4携带者,酶活性低;上述位点均不存在突变的个体为UGT1A3*1/*1携带者,为野生型,酶活性介于UGT1A3*2与UGT1A3*4携带者之间。由于本研究所考察的*2及*4单体型未涉及-17A/G位点多态性,因而对该位点不做考察。国外一些文献报道了UGT1A3基因多态性对替米沙坦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国内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对138名中国汉族健康受试者UGT1A3的基因型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初步考察了UGT1A3基因多态性对替米沙坦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本研究:
  ①建立了人血浆中替米沙坦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HPLC-FLD)测定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灵敏、准确精密,能够满足替米沙坦药代动力学研究的需要。
  ②建立了两步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two step ASA),在此基础上,对138名无亲缘关系的汉族健康受试者(男性104名,女性34名)的UGT1A3基因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1位点等位基因T和C的频率分别为0.768和0.232,-133位点等位基因C和T的频率分别为0.938和0.062,-140位点等位基因T和C的频率分别为0.906和0.094。UGT1A3*1/*1、UGT1A3*1/*2、UGT1A3*2/*2、UGT1A3*1/*4及UGT1A3*4/*4携带者分别有64名、21名、1名、14名及1名。
  ③考察了UGT1A3基因多态性对替米沙坦药代动力学的影响。15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入组了此项研究,按基因型将受试者分为三组,即UGT1A3*1/*1组(n=6)、UGT1A3*1/*2组(n=4)及UGT1A3*1/*4组(n=5)。受试者服用80mg替米沙坦前(0h)及服药后0.25,0.5,1,3,5,8,12,24,36,48h分别采集3mL静脉血,采用HPLC-FLD法测定血浆中替米沙坦浓度,WINNONLIN(1.5版)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SPSS(17.0)软件对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UGT1A3*1/*1组、UGT1A3*1/*2组及UGT1A3*1/*4组受试者的Cmax分别为502.31±242.00、476.79±273.20和645.97±176.20ng.mL-1,进行对数转换后,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51,0.614,0.343),但可看出,UGT1A3*1/*4组Cmax最高,UGT1A3*1/*2组Cmax最低; AUC0-48h分别为2726.89±659.38、1810.15±859.19和3907.61±853.47 h.ng.mL-1,进行对数转换后,两两比较发现*1/*1与*1/*2组无统计学差异(p=0.114),*1/*1与*1/*4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4),*1/*2与*1/*4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6); CL/F分别为28.24±11.58、52.76±34.27及18.10±3.87L.h-1,进行对数转换后,两两比较发现*1/*1与*1/*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93),*1/*1与*1/*4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4),*1/*2与*1/*4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1)。
  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①138名中国汉族健康受试者中,UGT1A3存在基因多态性;
  ②UGT1A3各基因型的频率与已报道的中国人群及日本人群相近,但与欧洲人群存在明显差异;
  ③UGT1A3基因多态性会对替米沙坦的药代动力学产生影响,服药后,UGT1A3三种不同基因型携带者的酶活性不同,AUC0-48h及CL/F具有统计学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