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22例TEL/AML1(+)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因素
【6h】

122例TEL/AML1(+)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因素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病例与方法

一、病例和方法

二、诊断标准

三、治疗方案

四、疗效评价

五、随访

六、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临床特征

二、与非ph+非MLL+的TEL/AML1阴性BCP患儿特征比较

三、疗效分析

四、生存率及预后因素分析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培门冬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分析融合基因TEL/AML1(+)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因素。 研究方法: 选取自2008年4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中心收治的共122例伴TEL/AML1(+)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所有患儿均按CCLG-2008方案治疗,前瞻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 结果: TEL/AML1(+)患儿占同时期我中心收治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22.2%(122/550),其中标危组63例,中危组43例,高危组16例。男女比例1.44∶1(72/50),年龄范围1-13岁,中位年龄4岁,年龄分布以1-5岁范围为主占70.5%(86/122)。初诊白细胞数中位值10.5×109/L,以低于20×109/L者为主占71.3%(87/122)。免疫表型皆为BCP-ALL,以Common B-ALL为主占78.7%(96/122),无T-ALL或成熟B-ALL。泼尼松预治疗反应以反应良好者为主占91.0%(111/122)。初诊时中枢神经系统状态以CNS1为主占93.4%(114/122)。总复发率8.2%(10/122),其中骨髓复发者8例(4例晚期复发,4例早期复发),中枢+骨髓复发者1例(晚期复发),睾丸复发者1例(晚期复发),复发以骨髓、晚期复发为主。TEL/AML1(+)患儿与同时期TEL/AML1(-)的BCP-ALL患儿在性别比、初诊白细胞数及初诊中枢神经系统状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分布则存在统计学差异(x2=9.791,P=0.020)。TEL/AML1(+)患儿3年及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94.7%±2.1%、87.1%±5.0%,3年及5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DFS)分别为93.3%±2.8%、81.8%±6.1%,而3年及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为93.5%±2.4%、80.5%±6.0%。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分别分析性别、年龄、初诊白细胞数、初诊中枢神经系统状态、泼尼松预治疗反应、诱导化疗结束(D33)融合基因转阴情况及治疗3个月融合基因转阴情况对生存率的影响,发现初诊白细胞数对OS(x2=8.710,P=0.013),初诊中枢神经系统状态对OS(x2=6.406,P=0.011)、DFS(x2=10.645,P=0.001)、EFS(x2=8.539,P=0.003),D33融合基因转阴情况对OS(x2=6.817,P=0.009)、EFS(x2=4.155,P=0.042),3个月融合基因转阴情况对OS(x2=17.986, P<0.001)、 DFS(x2=13.052, P<0.001)、 EFS(x2=13.080, P<0.001)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TEL/AML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总体预后良好,以低发病年龄、低白细胞数及前体B细胞免疫表型为临床特征,初诊高白细胞数、初诊中枢神经系统CNS2状态、D33融合基因未转阴及3个月融合基因未转阴是影响其预后的不良因素。

著录项

  • 作者

    刘芳;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内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竺晓凡;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AML1;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