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及非唇腭裂上颌后缩的上颌骨特征研究
【6h】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及非唇腭裂上颌后缩的上颌骨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研究目的和内容

研究目的

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结果

第三部分:讨论

第四部分:结论

研究的不足

文献综述 唇腭裂上颌骨发育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建立唇腭裂上颌骨畸形形态分析的三维测量体系,总结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和非唇腭裂上颌后缩的上颌骨形态及位置特征,比较两者的上颌骨发育的差异。
  [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今在唇腭裂中心就诊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手术后的成年上颌后缩患者32例(唇腭裂组),上颌后缩的非唇腭裂患者24例(非唇腭裂组),正常成人32例(正常对照组)。用高分辨螺旋CT进行拍摄,全部研究对象的锥形束图像均在Mimics16.01图像处理软件中逐一打开,在矢状面、额状面和冠状面三维方向上准确定位。进行上颌骨、上颌窦三维模块的建立,并进行体积的测量。采用Microsoft Excel数据库管理软件建立数据库,选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将唇腭裂组患侧与健侧、非唇腭裂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左侧与右侧牙齿标记点到矢状面的距离、唇腭裂组与非唇腭裂组和对照组、非唇腭裂组与对照组的各测量项目分别进行独立样本间的t检验,认为P<0.05有统计差异。
  [结果]:唇腭裂组患侧侧切牙、尖牙较健侧更接近矢状面(P<.01),患侧第二磨牙近中颊尖较健侧离矢状面更远(P<.05);患侧牙引顺时针旋转,前段塌陷,牙弓呈“V”形;上颌骨在牙弓水平的前段、后段以及全段长度在矢状向上投影(A1-P3M上CP、P3M-P6M⊥CP和A1-P6M⊥CP)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1);唇腭裂组上颌骨各个牙位的宽度(M3W,M4W,M5W和M6W)均明显比对照组小,从后往前狭窄逐渐严重(P<.01);上颌骨骨量VM以及上颌骨总体积VT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1),而上颌窦体积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非唇腭裂组相比于对照组,前颅底长度(S-N),颅底全长(Ba-N)以及颅底曲度(∠BaSN)均明显减小(P<.05);A1上CP,P3M上CP和P6M上CP显著缩短(P<.01);上颌骨在牙弓水平前段和全段的长度(P3M-P6M⊥CP和A1-P6M⊥CP)均明显减小(P<.01)。唇腭裂组与非唇腭裂组比较,上颌最凸点A1到冠状面的距离无显著差异(P>.05);而非唇腭裂组的P3M点、P6M点到冠状面的距离明显小于唇腭裂组(分别为P<.01和P<.05);相比于非唇腭裂组,唇腭裂组的上颌骨在牙弓水平的前段及全段长度在矢状向上投影(A1-P3M⊥CP和A1-P6M上CP)明显小于非唇腭裂组(分别为P<.01和P<.05)。
  [结论]:对于唇腭裂患者来讲,上颌骨矢状向的长度减小和上颌骨位置后移均会导致上颌凸度不足,但是上颌骨自身发育缺陷导致长度不足可能是主要因素;非唇腭裂上颌后缩患者上颌骨的位置较唇腭裂上颌后缩患者明显后移,位置后移和矢状向长度不足同等程度地影响了上颌凸度;唇腭裂上颌后缩患者牙弓狭窄从后往前逐渐加重,患侧牙弓向内旋转,牙弓前段塌陷,牙弓呈“V”型,非唇腭裂上颌后缩患者牙弓宽度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著录项

  • 作者

    姜婵媛;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外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尹宁北;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782.23;
  • 关键词

    唇腭裂; 非唇腭裂上颌后缩; 上颌骨特征; 三维测量体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