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抗代谢综合征药物的筛选及发现
【6h】

新型抗代谢综合征药物的筛选及发现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靶向RCT的先导化合物改善脂质和葡萄糖代谢的药理学及机制研究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1.应用ABCA1和SRB1/CLA1表达上调剂筛选模型的筛选结果

2.活性化合物及其在ABCA1和SRB1表达上调剂模型上的量效关系

3.活性化合物对胆固醇转运及代谢的影响

4.活性化合物对巨噬细胞泡沫化的影响

5.活性化台物对细胞内总胆固醇的影响

6.活性化合物对细胞内胆固醇外流的影响

7.活性化合物对ApoE-/-小鼠血清中脂质及脂蛋白的影响

8.活性化合物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

9.活性化合物对ApoE-/-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

10.活性化台物对糖腊代谢相关核受体的作用

11.E17241的活性受PKC/PKA信号通路影响

12.E17241在2型糖屎瘸模型KKAy小鼠体内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第二部分 PPARγ选择性激动剂的虚拟筛选及药理学研究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1.pET-PPARγLBD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2.PPARγLBD蛋白的表达

3.PPARγLBD蛋白的纯化

4.PPARγ选择性激动剂虚拟筛选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5.应用PPARγ选择性激动剂虚拟筛选模型的筛选结果

6.活性化合物对PPARγ体外转录激活的及结合能力的影响

7.活性化台物对前腊肪细胞的分化诱导能力

8.活性化合物的体外葡萄糖处置能力

9.活性化合物对PPARγ辅因子的影响

10.分子对接及活性位点验证

11.F12016对CDK5诱导的PPARγ Set273磷酸化的影响

12.F12016对骨细胞分化及相关基因表选的影响

13.F12016在KKAy小鼠体内的初步药效学评价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作用

发表文章及参加会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代谢综合征是指人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从而造成的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是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危险因素。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致死率最高的重大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其主要的病理基础,而脂质代谢尤其是胆固醇代谢紊乱又是AS的主要致病因素。早期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研究以调脂为主要特征,他汀类药物是典型代表。这类药物虽然可以有效地降低胆固醇,但是其总的有效率仅为30~40%。糖尿病(DM,diabetes mellitus)是代谢综合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现已成为第三大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在调节糖脂代谢稳态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目前临床使用的噻唑烷二酮(Thiazolidinediones,TZDs)类药物的分子靶点。然而,TZDs完全激活PPARγ可产生一系列不期望的副作用,如体重增加、水肿和组织损伤等。因此,开发兼能调节糖代谢和脂代谢的新型药物极具前景。近年来,脂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途径——胆固醇逆向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通路及选择性PPARγ调节剂(Selective PPARγ Modulator,SPPARγM)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鉴于此,我们进行了靶向RCT的先导化合物的筛选、药理学、机制研究以及PPARγ选择性激动剂虚拟筛选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1.靶向RCT的先导化合物改善脂质和葡萄糖代谢的药理学及机制研究
  RCT是指胆固醇由外周组织转运回肝脏进行再循环或以胆汁酸的形式随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ABCA1、ABCG1是ATP结合盒转运体超家族成员,介导细胞内磷脂和游离胆固醇转运到贫脂或无脂的ApoA-Ⅰ,从而促进HDL的生成,启动RCT过程。SRB1为功能性的高密度脂蛋白受体。这些蛋白都是调控RCT过程的关键因子。
  本论文的第一部分工作是以实验室前期构建的ABCA1/SRB1表达上调剂筛选模型为基础,对国家新药(微生物)筛选实验室的化合物库进行筛选,得到了活性化合物E17241和E22840,它们能够在体外分子水平调节参与胆固醇代谢、转运、分泌以及脂肪酸代谢的蛋白表达,并且能够有效地促进巨噬细胞中的胆固醇外排,减少巨噬细胞泡沫化的发生,减少细胞内脂质堆积。在动脉粥样硬化模型ApoE-/-小鼠体内,E17241和E22840均能够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LDL的水平,增加HDL的含量,同时主动脉和心脏流出道中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也明显减少。另外,小鼠肝脏内的脂质含量也明显下降,通过对肝脏细胞中的相关蛋白表达的检测说明E17241和E22840是通过调节ABCA1、ABCG1、SRB1等蛋白来将胆固醇逆转运至肝脏中进行代谢。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这两个活性化合物能够激活PPARγ,其中E17241不仅能够显著降低ApoE-/-小鼠的血糖浓度,还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模型KKAy小鼠的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改善其葡萄糖耐受能力和胰岛素敏感性。不仅如此,在KKAy小鼠体内,E17241还能够缓解其由于肥胖造成的高血脂,减少肝脏中的胆固醇含量。相对于罗格列酮,它对肝、肾的损伤较小。另外,我们还发现该化合物之所以能够上调ABCA1和SRB1的表达,部分原因可能是其通过PKC/PKA通路激活了PPARs和LXRs等核受体,并且增加了SRB1蛋白的稳定性。化合物E17241和E22840的活性均为首次报道,可作为靶向RCT的先导化合物,在体内外发挥对胆固醇代谢和葡萄糖代谢的调节作用,具有进一步开发成为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潜能,其中E17241还有望发展成为治疗糖尿病并同时缓解其伴随的高血脂和脂肪肝的新型候选药物。
  2.PPARγ选择性激动剂的虚拟筛选及药理学研究
  PPARγ是配体结合的核受体超家族中的一员,主要分布在白色和棕色脂肪,它在调节脂肪细胞分化、脂质代谢、维持葡萄糖体内平衡和胰岛素敏感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完全激活PPARγ可诱导多组织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而SPPARγM则能够选择性地调控某些特定基因的转录。目前有许多具有PPARγ部分激动活性的化合物在临床前试验中表现出与完全激动剂相当的胰岛素增敏作用,但是具有较弱的或基本不产生TZDs的副作用。
  本论文的第二部分工作主要是寻找和发现新型的PPARγ选择性激动剂。我们建立了基于药效团的虚拟筛选工作流程,对国家新药(微生物)筛选实验室的化合物库进行了40,000样次筛选,获得了活性化合物F12016和F12025。这两个化合物是对PPARγ亚型具有选择性,激动PPARγ的最大效能也只有罗格列酮的20-30%,并且能够拮抗罗格列酮的激动作用。此外,F12016和F12025能够促进肝细胞和脂肪细胞代谢葡萄糖,同时明显减少了对脂肪细胞分化的诱导。它们由于与PPARγ相互作用的方式与罗格列酮不同,因此会产生不同的构象改变,并募集特定的辅因子,从而不同程度的调节靶基因的表达。在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KKAy小鼠体内,F12016能够明显降低小鼠的空腹血糖,改善葡萄糖耐受性和胰岛素敏感性,但不会引起明显的体重增加。与罗格列酮相比,F12016还能够明显减少对成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我们还研究了F12016和F12025与PPARγ的相互作用模式,并初步探讨了其既能保留药理学作用又能减少副作用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其相当程度的抑制了CDK5介导的PPARγ Ser273磷酸化。因此,化合物F12016和F12025可作为PPARγ选择性激动剂,有可能发展成为新型抗糖尿病的先导化合物。
  综上,本论文获得了靶向RCT的先导化合物E17241和E22840,在分子、细胞水平确证了其生物学活性并进行了体内药理学研究;构建了适用于高通量筛选PPARγ选择性激活剂的虚拟筛选模型,通过筛选得到了活性较好的F12016和F12025,确证了其体内外生物学活性并初步探讨了其机制。本论文工作为寻找新型抗代谢综合征药物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著录项

  • 作者

    刘畅;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司书毅;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代谢病 ;
  •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 药理学; 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