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前病变分布特征及其进展规律研究
【6h】

中国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前病变分布特征及其进展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表索引

图索引

中英文缩略词

摘要

引言

研究目标

1.总体目标

2.阶段目标

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前病变分布特征及其进展规律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中国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前病变人群分布特征研究

1 研究背景

2 材料和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结论

第二部分 中国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前病变进展规律探索研究

1.研究背景

2.材料方法

3.研究结果

4 讨论

5.结论

第三部分 中国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前病变发病/死亡风险规律探索研究

1.研究背景

2.材料和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5.总结

全文总结

资金资助

参考文献

已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文章

文献综述 食管癌癌前病变人群分布特征及其转化规律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基于河南林州、河北磁县和山东肥城三个食管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内镜筛查项目,描述我国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分布、进展、发病/死亡规律,为制定不同级别癌前病变检出率参考值范围及随诊间隔,优化现行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本研究为基于自然人群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依托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州、河北磁县、山东肥城2005年-2009年完成筛查的自然人群队列,选择40-69岁使用内镜下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技术进行筛查并有明确病理学诊断的筛查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整理其病理诊断结果。计算内镜筛查依从性,x2检验比较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性别、地区、年龄分布差异,采用95%CI值分析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检出率范围。
  以2005-2009年进行内镜筛查、有明确病理诊断且未经过治疗的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二次内镜随访。计算两次内镜时间间隔,并比较前后两次内镜病理诊断结果,计算每年各级别癌前病变累积进展例数及累积进展概率,并进行性别、年龄别累积进展概率的比较。收集整理筛查覆盖人群发病、死亡等终点结局资料,采用趋势x2检验计算每一年不同级别病理诊断者累计发病、死亡率;x2检验比较各级别病理诊断研究对象中,不同性别、年龄别间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别;对轻度不典型增生者3年累计发病率与其他每年累计发病率比较;对中度不典型增生者1年累计发病率与其他每年累计发病率比较。
  结果:
  1.本研究覆盖人群99060人,其中40-69岁人群46568人,首次参与内镜筛查人数为21955人,内镜筛查顺应性为47.15%。其中女性(50.91%,11739/23058)依从性高于男性(43.45%,10216/23510)(x2=47.15,P<0.001)。排除活检组织过小不足以诊断191人,共计21764人纳入本研究。
  食管病变检出率为24.65%(5365/21764)。其中基底细胞增生1729例(7.94%,95% CI:7.59%~8.30%),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163例(14.53%,95% CI:14.06%~15.0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35例(1.54%,95%CI:1.38%~1.70%),食管癌138例(0.63%,95% CI:0.53%~0.74%)。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基底细胞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食管癌。
  在食管癌及各级癌前病变中,男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女性。基底细胞增生男、女检出率分别为9.05%和6.98%(x2=19.438,P<0.001);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男、女检出率分别为15.85%和13.38%(x2=26.661,P<0.001);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男、女检出率分别为1.74%和1.37%(x2=4.865,P=0.027);食管癌男、女检出率分别为0.85%和0.45%(x2=13.829, P<0.001)。
  基底细胞增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食管癌检出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趋势x2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40~44岁调查对象各级别癌前病变检出率最低,分别为7.61%(425/5585)、6.70%(374/5585)、0.34%(19/5585)和0.18%(10/5585);65~69岁调查对象分别为8.14%(84/1093)、21.87%(239/1093)、3.84%(42/1093)和1.92%(21/1093)。并且在每一个年龄组中,检出率由高到低均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基底细胞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食管癌。
  林州、磁县、肥城三地各级食管癌前病变检出率均不同,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基底细胞增生检出率磁县最高,为18.57%(1136/6116),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均为林州最高,分别为17.40%(1787/10269)和1.80%(185/10269)。三地食管癌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0.613,P=0.736)。
  2.2005-2009年进行内镜筛查的人群共21955人,在9年里共计随访2389人,内镜筛查依从性为10.88%,其中男性内镜筛查依从性为11.26%,女性内镜筛查依从性为10.55%,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0.096,P=0.099)。三个食管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二次内镜筛查依从性均较低,其中,林州二次内镜筛查依从性最高,为15.81%,磁县二次内镜筛查依从性最低,仅为4.5%。
  在随访的前七年,中度不典型增生累积进展率始终高于轻度不典型增生;随访第七年开始,二者累积进展率交叉。对于轻度不典型增生,2-4年累积进展率由0.18%进展为1.07%,累积进展率较低,且变化幅度不大,到第5年及以后每年进展率加快,均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对于中度不典型增生,2-4年累积进展率较高,为3.33%-3.59%,但变化幅度不大,4-5年由3.59%进展为4.62%;对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也有类似上述轻度不典型增生和中度不典型增生的规律。
  男性中度不典型增生随访2-9年累积进展率(5.29%-10.58%)始终大于轻度不典型增生(0.18%-7.18%);女性中度不典型2-4年累积进展率高于轻度不典型增生,5年之后低于轻度不典型增生。各年龄组中,在随访最初,中度不典型增生累积进展率均显著高于轻度不典型增生,随后该差异逐渐减小,40-49岁组在随访第7年、50-59岁组在随访第8年,轻度不典型增生累积进展率开始高于中度不典型增生。
  3.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内镜筛查并随访10年后,各级别病理诊断研究对象食管癌累计发病率/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趋势卡方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每一年中,发病率/死亡率大小均为中度不典型增生>轻度不典型增生>基底细胞增生>正常。男性食管癌累计发病率/死亡率高于女性;食管癌累计发病率/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轻度不典型增生3年累计发病率与1-6年累计发病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直至第7年,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86,P=0.021);中度不典型增生1年累计发病率与2-4年累计发病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直至第5年,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65,P=0.001。
  结论:
  我国食管癌高发区自然人群中存在大量无症状癌前病变及癌症患者,癌前病变检出率与年龄、性别密切相关,高发区早诊早治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组织发动,进一步提高癌前病变检出率,尤其应提高男性以及高年龄筛查对象参加筛查依从性避免癌前病变漏诊,从而提高筛查效果。
  中度不典型增生累积进展率及食管癌发生、死亡风险均高于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累积进展率及食管癌发病、死亡率4年内变化不大,轻度不典型增生累积进展率及食管癌发病、死亡率5年内变化不大,建议对中度不典型增生3-4年进行一次随访,轻度不典型增生患者每5-6年进行一次随访。

著录项

  • 作者

    王孟;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公共卫生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魏文强;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食管肿瘤;肿瘤诊断学;
  • 关键词

    食管癌; 临床诊断; 癌前病变; 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