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瓣膜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6h】

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瓣膜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病理分型与瓣膜功能损害及升主动脉扩张程度关系的研究

摘要

背景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主动脉瓣钙化积分在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的研究

摘要

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低碘浓度等渗对比剂联合低管电压扫描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前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摘要

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主动脉瓣钙化积分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预测价值的研究

摘要

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CT血管成像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风险评估

个人简历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文章分为以下部分:
  第一部分: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病理分型与瓣膜功能损害及升主动脉扩张程度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不同病理分型瓣膜功能损害及升主动脉扩张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于阜外医院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且经病理证实为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1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脊形成将患者分为有脊组和无脊组,根据瓣膜融合类型将患者分为左-右冠瓣融合组和左-无/右-无冠瓣融合组,比较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瓣膜功能损害类型及心脏和升主动脉结构参数。
  结果:有脊型患者主动脉瓣返流发生率较无脊型患者更高(61.5% vs22.7%,p<0.001),主动脉瓣狭窄发生率较无脊型患者降低(22.9% vs69.3%,p<0.001)。左右冠瓣融合患者主动脉瓣返流发生率较左/右-无冠瓣融合患者更高(59.2% vs18.1%,p<0.001);主动脉瓣狭窄发生率较左/右-无冠瓣融合患者降低(29.6% vs68.1%,p<0.001)。有脊型二瓣畸形左-右冠瓣融合型主动脉瓣返流发生率高于左/右-无冠瓣融合型(73.3% vs17.4%,p<0.001),而左/右-无冠瓣融合型主动脉瓣狭窄发生率高于左-右冠瓣融合型(52.2% vs15.1%,p=0.001)。有脊型较无脊型1型升主动脉扩张发生率更高(23.9% vs10.2%,p=0.024)。左/右-无冠瓣融合型较左-右冠瓣融合型3型升主动脉扩张发生率更高(37.5% vs10.6%,p=0.006)。
  结论: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不同病理分型同瓣膜损害类型及升主动脉扩张类型存在密切联系。
  第二部分:主动脉瓣钙化积分在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评估主动脉瓣钙化对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
  方法:2009年9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行心脏CT血管造影及超声心动图的101名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患者入选本研究。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流动力学资料及CT测量的主动脉瓣钙化积分。对不同瓣膜损害类型的二瓣患者及不同程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并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危险因素,建立ROC曲线明确诊断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主动脉瓣钙化积分数值。
  结果:主动脉瓣返流患者较其他瓣膜损害类型患者更年轻,主动脉瓣环及主动脉窦内径更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瓣钙化积分高于返流患者,不同狭窄程度的患者在年龄、主动脉瓣钙化积分及冠脉钙化积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主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钙化积分明显高于轻度狭窄及中度狭窄患者(3497.71±2470.17 vs243.17±391.92,p<0.001;3497.71±2470.17 vs1491.61±1903.63,p<0.001)。主动脉瓣钙化积分每升高300分,重度狭窄的相对风险为1.286(95% CI1.099-1.504)。主动脉瓣钙化积分大于等于897分时诊断重度狭窄的ROC曲线下面积(0.855)最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7%和72.2%。
  结论:主动脉瓣钙化积分是诊断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患者狭窄程度的可靠指标。
  第三部分:低碘浓度等渗对比剂联合低管电压扫描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前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前CT检查应用低碘浓度等渗对比剂联合低管电压扫描模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前CT检查的98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西门子二代双源CT进行扫描,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采集主动脉根窦部图像,大螺距扫描模式采集主动脉图像。实验组应用270mg I/ml对比剂(碘克沙醇)联合100KV管电压,对照组应用370mg I/ml对比剂(碘海醇)联合120KV管电压进行扫描。采集主动脉根窦部图像时对比剂用量根据患者体重指数(Body weight index,BMI)进行调整,流速为4.5ml/s。采集主动脉图像时再追加20ml对比剂,流速为2ml/s。主动脉根窦部图像及主动脉图像的主观评分应用Likert5分法由两名资深放射科医生独立完成,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评分并在两组间进行比较。主动脉根窦部图像及主动脉图像的客观图像评分通过测量主动脉瓣根窦部不同部位及主动脉不同部位CT值及标准差计算各部位的噪声、信号噪声比、对比噪声比,在两组间进行比较。所有患者于检查24-48小时内抽血行肾功能检查,比较两组患者CT检查前后肌酐水平、肾小球滤过率及肌酐变化幅度有无统计学差异。
  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主动脉根窦部及全主动脉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未见统计学差异。实验组主动脉根窦部各部位CT值、信号噪声比、对比噪声比均未见统计学差异,各部位图像噪声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主动脉扫描图像升主动脉至双侧髂总动脉各部位CT值、图像噪声、信号噪声比、对比噪声比均未见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左、右股动脉CT值低于对照组(p1=0.021;p2=0.018),图像噪声高于对照组(p1=0.034;p2=0.023),信号噪声比(p1=0.026;p2=0.020)及对比噪声比(p1=0.040;p2=0.035)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总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肌酐水平及CT检查前后肌酐变化幅度均未见统计学差异。
  结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前CT检查应用低碘浓度等渗对比剂联合低管电压扫描模式是可行的。
  第四部分:主动脉瓣钙化积分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预测价值的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h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患者术后瓣周漏的发生情况,探讨了TAVR术后瓣周漏发生的预测因素。
  方法:回顾性连续入选了自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行TAVR手术的患者,通过查阅患者临床病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既往病史、术前及术后影像学资料和手术资料。根据术后超声心动图结果将患者分为无瓣周漏、轻度瓣周漏和中度及以上瓣周漏三组,比较各组间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点差异。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术后瓣周漏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主动脉瓣钙化对瓣周漏的诊断价值。
  结果:86名患者最终入选本研究,其中56例为三叶式主动脉瓣(tricuspid aorticvalve,TAV),30例为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入选患者平均年龄为75.89±6.07岁,男性比例为55.8%。术后未发生瓣周漏的患者共50例,轻度瓣周漏的患者30例,中度及以上瓣周漏6例。轻度瓣周漏(4674.16±2178.25 vs3371.13±1375.54,p=0.003)及中度以上瓣周漏(5901.24±2613.82 vs3371.13±1375.54,p=0.002)患者的主动脉瓣钙化积分均高于无瓣周漏的患者。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仅主动脉瓣钙化积分是术后瓣周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积分每增加1000分,OR值为1.629(95%CI1.227-2.164)。应用ROC曲线明确主动脉瓣钙化积分对术后瓣周漏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04,主动脉瓣钙化积分大于3582分时,预测术后发生瓣周漏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66.0%。
  结论:主动脉瓣钙化积分是预测TAVR术后发生瓣周漏的重要预测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