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第一部分:基因多态性与成年起病非手术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关联研究;第二部分:非手术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与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骨微结构的评估与比较
【6h】

第一部分:基因多态性与成年起病非手术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关联研究;第二部分:非手术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与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骨微结构的评估与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基因多态性与成年起病非手术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关联研究

前言

研究对象及实验材料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非手术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与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骨微结构的评估与比较

前言

研究对象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综述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基因多态性与成年起病非手术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关联研究 目的: 非手术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non-surgical hypoparathtroidism,Ns-HypoPT)是由除手术以外的其他病因如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引起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合成、分泌或作用障碍,引起机体钙磷代谢紊乱的疾病。目前成年起病Ns-HypoPT病因尚未明确。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发生及临床表型的关联研究较多,但仅有两个研究分别分析了PTH、VDR基因个别SNPs与Ns-HypoPT发病及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本研究旨在探讨目前已知的与甲旁减发病相关的基因,其基因多态性与成年起病Ns-HypoPT发生及临床表型的相关性。 方法: 通过PubMed数据库查找目前发现与Ns-HypoPT发病及临床表型相关的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包括CASR、GNA11、PTH、TBX1、AIRE、GA TA3、GCM2、TBCE、FAM111A、SOX3、VDR、CLDN16和TRPM6。用NCBI、1000 Genomes和Hapmap数据库筛选候选基因位于功能区域(3'UTR、5'UTR、启动子区及外显子区)的SNPs,且在中国汉族人群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5%,并通过SNP Function Prediction、miRDB、microRNA.org、TargetScan7.0和PolymiRTS Database软件预测3'UTR区SNPs与miRNA的结合性,使用SNP Function Prediction、PROMO、TFBind软件预测5'UTR或启动子区的SNPs是否为转录因子结合序列。选取至少2个软件预测结果一致的位点。因GNA1基因功能区域SNPs在病例-对照组间存在分布差异,故同时纳入GNA11基因的10个TagSNPs,一同设计成芯片,应用飞行时间质谱法(MassARRAY)对纳入的203例成年起病Ns-HypoPT和209例年龄及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进行基因分型,Sanger测序验证分型结果的准确性,利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SNPs与成年起病Ns-HypoPT发病及临床表现的相关性。 结果: 1、从上述13个候选基因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SNPs,并选择基因分型成功率在95%,在对照组中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的位点,Sanger测序验证准确性达100%,最终共有37个位点进入统计学分析; 2、只有GNA11基因SNPs在病例-对照组间的分布有显著差异,其中rs11084997位点C等位基因降低Ns-HypoPT发病风险[OR=0.382(加性模型)、0.647(显性模型),P<0.05),rs308060位点T等位基因增加Ns-HypoPT发病风险[OR=3.269(加性模型)、2.864(显性模型)、2.727(隐性模型),P<0.05)]。 3、在病例-对照组间比较GNA1基因13个位点组成的单体型分布频率,由rs11084997及rs4806907少见等位基因组成的CC单体型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由rs308060位点少见等位基因T及其他位点组成的单体型TTCGCC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更高(P<0.05)。 结论: 1、本研究发现GNA1基因的rs110844997、rs308060位点可能与成年起病Ns-HypoPT发病相关,前者的少见等位基因可能是Ns-HypoPT的保护因素,而后者少见等位基因可能是Ns-HypoPT的危险因素。 2、rs308049、rs7803011、rs385443、rs3746069、rs308033、rs308039、rs4806907可能与Ns-HypoPT部分临床表型有关。 3、VDR基因的rs739837、rs2228570位点可能与患者对维生素D制剂的治疗反应有关。 第二部分 非手术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与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骨微结构的评估与比较 目的: 非手术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Ns-HypoPT) DXA检测的面积骨密度(areal bonemineral density,aBMD)往往较正常人明显升高,而不同分型的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psuedohypoparathyroidism,PHP)患者骨代谢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有关其骨量及骨骼微结构的研究很少,且仅有的研究并未分别评估不同分型PHP患者的骨代谢特点,结果具有较大的异质性。高分辨率外周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High resolution peripheralquantitative CT,HRpQCT)是一种新型、无创的评价桡骨和胫骨远端体积骨密度、骨几何学结构、骨微结构的技术,可分别测定皮质骨和松质骨的相关参数。目前国内外只有两项应用HRpQCT评估Ns-HypoPT、PHP患者骨骼受累的研究,其中未分别观察PHP1A、1B患者。本研究旨在采用HRpQCT技术评估中国大陆人群Ns-HypoPT、PHP1A和PHP1B患者骨骼微结构特征,并比较三类疾病DXA及HRpQCT所测各项参数的异同。 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Ns-HypoPT患者40例,PHP1A患者11例,PHP1B患者31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DXA检测结果,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对其进行HRpQCT检测及数据分析。 结果: 1、Ns-HypoPT患者的β-CTX中位数为0.24ng/ml,位于正常偏低水平。与之相比,PHP1B患者的β-CTX、ALP水平较高(P=0.020; P<0.001),且在成人患者中发现以上两个指标与PTH呈正相关(r=0.720,P=0.008; r=0.718,P=0.001)。 2、Ns-HypoPT、PHP1B患者间aBMD的比较:本研究仅有3例PHP1A患者完成DXA检测,因此主要比较了Ns-HypoPT、PHP1B患者股骨颈、全髋与L2-L4的aBMD及其Z值结果。其中Ns-HypoPT患者各部位aBMD相应的Z值较高,均值在1.3~2.5,部分患者甚至达5.0以上。在校正年龄、性别及BMI后,PHP1B组患者各部位aBMD及其对应Z值均低于Ns-HypoPT患者(P<0.05)。 3、三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HRpQCT各项参数的比较: 1) Ns-HypoPT与正常对照:患者胫骨松质骨体积骨密度(Tb.vBMD)及小梁骨数量(Tb.N)较正常对照升高(P<0.05),小梁骨分离度(Tb.Sp)、小梁骨不均一性(Tb.1/N.SD)降低(P<0.001)。 2) Ns-HypoPT与PHP1A:除PHP1A患者的胫骨小梁骨不均一性(Tb.1/N.SD)高于Ns-HypoPT患者(P=0.027)外,两组患者桡骨及胫骨的其他参数未见显著差异(P>0.05)。 3) Ns-HypoPT与PHP1B: PHP1B患者桡骨小梁骨体积骨密度(Tb.vBMD)、小梁骨体积分数(Tb.BV/TV)、小梁骨厚度(Tb.Th)均显著低于Ns-HypoPT患者(P<0.05),皮质骨孔隙度(Ct.Po)则显著高于Ns-HypoPT患者(P=0.030);胫骨的小梁骨分离度(Tb.Sp)、小梁骨不均一性(Tb.1/N.SD)显著高于Ns-HypoPT患者(P<0.05)。 4) PHP1A、PHP1B与正常对照:PHP1A及1B患者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项参数均未见显著差异。而两种分型的PHP患者相比可见,PHP1B患者桡骨的Tb.vBMD、Tb.BV/TV、Tb.Th显著低于PHP1A患者(P<0.05),但其他参数及胫骨的各项参数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 结论: 1、Ns-HypoPT患者骨转换指标位于正常偏低水平;PHP1B患者的骨转换指标较其升高,且在成人患者中与PTH水平呈正相关。 2、Ns-HypoPT患者各部位aBMD的Z值明显升高,而PHP1B患者各部位aBMD及其Z值明显低于Ns-HypoPT。 3、Ns-HypoPT患者胫骨松质骨体积骨密度及小梁骨数量较正常对照升高,小梁骨的松化程度降低。 4、PHP1B患者桡骨、胫骨的松质骨结构参数(Tb.vBMD、Tb.BV/TV、Tb.Th)低于Ns-HypoPT、PHP1A患者,但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 5、Ns-HypoPT患者病程与其股骨颈及腰椎的aBMD,桡骨的Ct.vBMD、Tb.vBMD,部分骨微结构参数如Tb.BV/TV、Tb.N呈正相关,与桡骨Tb.Sp、胫骨Ct.Po呈负相关。 6、PHP1B患者PTH与股骨颈aBMD的Z值,桡骨皮质骨vBMD,胫、桡骨Tb.N呈负相关,与胫骨Tb.Sp呈正相关;而病程与桡骨总vBMD、Tb.BV/TV、Tb.N、Tb.Th呈负相关,与Tb.Sp、Tb.1/N.SD呈正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