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10城市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临床流行病学及其病原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的研究
【6h】

中国10城市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临床流行病学及其病原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缩略语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1 材料

1.1仪器

1.2标本来源

1.3主要试剂及其制备

2 方法

2.1参与医院情况

2.2临床资料收集

2.3 VVC的诊断标准

2.4临床诊断分类标准

2.5标本采集及培养

2.6菌株培养和鉴定

2.7统计分析

3 结果

3.1地区分布情况

3.2年龄分布情况

3.3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种类分布

3.4一年内用药史

3.5致病菌菌种鉴定情况

3.6复杂性VVC的危险因素

3.7RVVC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

3.8非白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4 讨论

第二章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1 材料

1.1仪器

1.2菌株

1.3主要试剂及配方

2 方法

2.1配制药物

2.2配制菌悬液

2.3加样培养和判定结果

2.4实验菌株对受试药物敏感性判读

3 结果

3.1受试菌株的MIC测定结果

3.2受试菌株的敏感性判谈结果

4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在读期间参加会议

在读期间参加培训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章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体分离与鉴定 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我国不同地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candidiasis,VVC)的临床病例,对病原菌进行培养鉴定,探讨我国VVC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来自全国12家医院的临床拟诊为VVC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将收集到样本行真菌镜检后接种于沙堡氏琼脂培养基培养,挑取典型菌落接种于牛奶吐温琼脂培养基,用芽管及厚壁孢子形成试验分离白念珠菌,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分离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若仍有未能鉴定的菌株,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一步鉴定;同时用调查表收集患者的有关资料,统计并分析VVC患者相关临床流行病学数据。 结果:共收集到602例VVC病例,年龄为16至64岁,平均年龄为32.71岁,以25~35岁感染最多(60%)。单纯性VVC患者为295例,占49%;复杂性VVC为307例(51%),其中,复发性VVC(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为90例(30%),重度VVC(severe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SVVC)为126例(41%),妊娠VVC为71例(23%),非白念珠菌VVC为63例(21%),合并未控制的糖尿病VVC为2例(1%)。14%的复杂性VVC为上述多种情况并存。共分离到白念珠菌539株(89.5%),光滑念珠菌48株(8%),克柔念珠菌7株(1.1%),近平滑念珠菌4株(0.7%),其他菌4株(0.7%)。更年期以上组(>45岁)的非白念珠菌感染率与青年组(≤30岁)和中年组(31~45岁)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复杂性VVC的可疑危险因素为妊娠、糖尿病及念珠菌种类;RVVC的可疑危险因素是南北地区差异。 结论:本研究为国内首个包括南方和北方的多中心、大样本的VVC临床流行病学及其相关病原菌的研究。育龄期女性是患VVC的主要群体。单纯性VVC和复杂性VVC的比例接近,其中RVVC约占复杂性VVC的1/3。白念珠菌是中国大陆地区VVC的主要致病菌,非白念珠菌以光滑念珠菌为主。随着年龄增长,非白念珠菌的感染呈上升趋势。 第二章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目的:检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参照美国国家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方案M27-E4,测定第一章收集的菌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和特比萘芬等11种药物的体外敏感性。 结果:白念珠菌中,卡泊芬净敏感率最高(98.5%),其次为氟康唑(89%)和伏立康唑(82%);氟康唑耐药率最高(8%),卡泊芬净耐药率最低(0.6%);两性霉素B的野生型菌株比率最高(98.3%),伏立康唑最低(55%)。白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及伏立康唑等唑类药物交叉耐药的菌株占3.5%(20/539),其中60%(12/20)的患者为复杂性VVC,30%(6/20)为RVVC。光滑念珠菌对卡泊芬净敏感率较高(90%),氟康唑均剂量依赖敏感;光滑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及泊沙康唑均为野生型,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的非野生型菌株比率为15%。泊沙康唑和克霉唑对白念珠菌的MIC90最低(0.06ug/ml)。特比萘芬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的MIC90均>64ug/ml。复杂性VVC中氟康唑的MICs明显高于单纯性VVC(P<0.05),氟康唑中RVVC的非野生型菌株比率也明显高于其他VVC(37% vs.23%,P<0.05)。伊曲康唑中复杂性VVC和RVVC的野生型菌株比率在80%以上,均明显高于氟康唑(P<0.01)。非白念珠菌中氟康唑、克霉唑、泊沙康唑、制霉菌素和卡泊芬净的MICs明显高于白念珠菌(P<0.05)。 结论:我国多个地区VVC分离的大部分白念珠菌对临床常用唑类药物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敏感,可用上述唑类药物作为经验性治疗;但氟康唑不宜作为治疗复杂性VVC特别是RVVC的首选药物。所有菌株对卡泊芬净和两性霉素B敏感性均较高。特比萘芬对念珠菌体外作用效果欠佳,不推荐用于VVC的治疗。

著录项

  • 作者

    阚思玥;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皮肤病与性病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筱芳;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各科药物;药品;
  • 关键词

    中国; 城市;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临床流行病学; 病原菌;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