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两株娃儿藤内生真菌Diaporthe pseudomangiferae和Aspergillus flavus中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
【6h】

两株娃儿藤内生真菌Diaporthe pseudomangiferae和Aspergillus flavus中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第一章真菌来源的新颖结构化合物

1.1化学结构

1.2药理活性

1.3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娃儿藤内生真菌中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

第一章内生真菌D.pseudomangiferae的化学成分研究

2.1.1前言

2.1.2研究结果

2.1.3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1.4实验部分

第二章内生真菌A.flavus的化学成分研究

2.1.1 前言

2.2.2研究结果

2.2.3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2.4实验部分

第三章活性筛选结果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语一览表

附图目录

文章发表情况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内生真菌独特的生存环境使其具有产生新颖化合物的潜力,是活性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间座壳属真菌Diaporthe pseudomangiferae以及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flavus是从有毒药用植物娃儿藤中分离得到的两株内生真菌。为获得结构新颖的活性化合物,本研究综合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对这两株内生真菌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运用UV,IR,MS,1D NMR,2D NMR,ECD等光谱、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测定或鉴定。共从两株内生真菌中获取了50个化合物(1*-50),包括21个新化合物:从D.pseudomangiferae中分离鉴定了28个化合物(1*-28),其中10个为新化合物(1*-10*);从A.flavus中分离鉴定了22个化合物(29*-50),其中11个为新化合物(29*-39*)。化合物1*-6*为dothiorelone G(Csn-B)的衍生物。化合物29*是两个杜松烷型倍半萜通过酯键形成的二聚体。化合物30*-36*均为4,5位双键且15位为羧基的杜松烷型倍半萜。 本研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体外药理模型筛选,包括抗纤维化、细胞毒、肝保护、抗菌、抗炎、抗糖尿病等活性。结果显示:(1)化合物1*,4*,10*,14,16,19,20,27具有抑制人肺成纤维细胞活化的作用,抑制率分别为17.36%,59.17%,64.04%,62.92%,41.05%,32.85%,52.05%,46.26%(10μM)。(2)化合物18,19,21,23对人胃癌细胞BGC-823具有选择性细胞毒作用,IC50分别为8.14,4.39,1.47,8.56μM。化合物43对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人肝癌细胞HepG2,人胃癌细胞BGC-823,人肺癌细胞A549,人乳腺癌细胞MCF7具有细胞毒活性,IC50分别为4.66,7.37,6.42,3.76,6.91μM。化合物49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具有选择性细胞毒活性,IC50为2.58μM。(3)在抗糖尿病模型中,化合物18具有抑制PTP1B酶的活性,IC50为1.44μM。(4)化合物32-36,39,42-44,46可以改善扑热息痛(APAP,8mM)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损伤。 此外,本研究对杜松烷型倍半萜的生源途径进行探讨。推测化合物29*-36*以及40-42是由关键中间体Ⅰ和Ⅱ转化形成。其中,中间体Ⅱ经过Bayer-Villiger反应形成1,2位裂环或2,3位裂环的杜松烷型倍半萜。

著录项

  • 作者

    刘震;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药物化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云宝;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中药学;
  • 关键词

    娃儿藤; 内生真菌; 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