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张继科与马龙接发球轮技战术运用对比分析研究
【6h】

张继科与马龙接发球轮技战术运用对比分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的目的:

1.1.2 研究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数据统计法

3.2.3 对比分析法

3.2.4 录像观察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张继科与马龙在与国内选手的15场比赛中接发球轮技战术对比分析

4.1.1 张继科与马龙在与国内选手比赛中接发球及之后衔接球技战术对比分析

4.1.2 张继科与马龙在与国内选手比赛中接发球轮得分率及得分比重对比分析

4.1.3 张继科与马龙在与国内选手比赛中接发球轮得分特征对比分析

4.2 张继科与马龙在与国外选手的 15 场比赛中接发球轮技战术对比分析

4.2.1 张继科与马龙在与国外选手比赛中接发球及之后衔接球技战术对比分析

4.2.2 张继科与马龙在与国外选手比赛中接发球段和相持段得分率及得分比重对比分析

4.2.3 张继科与马龙在与国外选手比赛中接发球轮得分特征对比分析

4.3 张继科与马龙在与国内外选手30场比赛中(每人15场)接发球轮技战术运用综合对比分析

4.3.1 张继科与马龙在与国内外选手 15 场比赛中接发球及之后衔接球技战术运用综合对比分析

4.3.2 张继科与马龙在国内外选手 15场比赛中接发球段和相持段得分率及得分比重综合对比分析

4.3.3 张继科与马龙在国内外选手 15场比赛中接发球轮得分特征综合对比分析

4.4 张继科与马龙比赛中技战术运用及得分数据对比分析直观图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张继科与马龙经过近几年的刻苦训练和在世界大赛中的磨练,在技战术方面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并已成为世界乒乓球界的顶尖水平。但是两人在技战术风格上还是有所不同,尤其是在接发球段到相持段技战术的运用有着本质的区别。本篇论文运用文献法、录像观察法,数据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张继科和马龙近几年国内外共30场比赛(每人15场)每场比赛中与相同对手交锋时接发球段到相持段技战术的运用及各项技术环节的得分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解析张继科和马龙在与相同对手交锋时在接发球段到相持段不同的技战术运用,并从中找出规律并不断深入研究,能对今后年轻运动员有针对性的训练有所帮助。
  研究表明:
  1.张继科接发球更具攻击性,尤其是反手拧拉的质量很高,给对方造成了很大威胁。而马龙接发球则更具控制性,以摆短为主配合劈长,同时偶尔以反手拧拉或挑打技术来牵制对手;
  2.在接发球二、四板的衔接上,张继科更擅长于接发球反手拧拉后直接与对方形成上旋球相持,充分发挥自身击球质量高、力量大的优势。而马龙更擅长于从下旋球打起,在接发球摆短控制对方后自己主动用正手抢冲或是在劈长之后反拉对方;
  3.在相持过程中,尤其是近台相持,张继科更加依赖自己的反手,张继科的反手连续快撕力量大、旋转强且落点变化多,给对方造成的威胁很大。而马龙则更加相信自己的正手,在比赛中经常是反手快撕一板后马上侧身用正手连续冲拉对手,显得更加积极主动;
  4.在双方形成中远台对拉后,张继科正反手实力更加均衡,且击球质量高。而马龙退到中远台后正手有较强的连续对拉能力,但是反手相对而言比较薄弱;
  5.从接发球二、四板的衔接再到五板之后相持的各项得分特征的得分比重来看,张继科的打法无疑更加凶狠,直接,主动发力进攻的意识和连续发力冲拉的能力更强。而马龙打法则更加灵活,快速和稳健,接发球二、四板的战术配套组合更多;
  6.马龙在比赛中主动防守的意识很强,战术意图很清晰。而张继科在比赛中被动防守的能力很强,而且在连续顶住对方冲拉的同时可以伺机反攻。

著录项

  • 作者

    黄博;

  • 作者单位

    北京体育大学;

  • 授予单位 北京体育大学;
  • 学科 体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丰德;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846.019;
  • 关键词

    乒乓球运动; 技战术; 防守意识; 对拉能力;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