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安塞腰鼓传承方式及其变迁研究
【6h】

安塞腰鼓传承方式及其变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前言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研究

2.2关于安塞腰鼓的研究

2.3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

2.4 国内外研究成果述评

2.5 理论基础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安塞腰鼓的起源、演变、类别与艺术风格

4.1 安塞腰鼓的起源

4.2 安塞腰鼓的演变

4.3 安塞腰鼓的类别

4.4 安塞腰鼓的艺术风格

5 安塞腰鼓传承方式的变迁:1935年之前

5.1 社会背景

5.2 安塞腰鼓特点

5.3 民俗传承方式

5.4 小结

6 安塞腰鼓传承方式的变迁:延安时期

6.1 社会背景

6.2 安塞腰鼓的演变

6.3 民俗传承方式

6.4 政府传承方式

6.5 小结

7 安塞腰鼓传承方式变迁: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7.1 社会背景

7.2 安塞腰鼓的演变

7.3 民俗传承方式

7.4 政府传承方式

7.5 小结

8 安塞腰鼓传承方式的变迁:人民公社时期

8.1 社会背景

8.2 安塞腰鼓的演变

8.3 民俗传承方式

8.4 政府传承方式

8.5 小结

9 安塞腰鼓传承方式的变迁:改革开放时期

9.1 社会背景

9.2 安塞腰鼓的演变

9.3 民俗传承方式

9.4 政府传承方式

9.5 商业传承方式

9.6 小结

10 安塞腰鼓传承方式变迁的特征、动力、解构与建构

10.1 安塞腰鼓传承方式变迁的主要特征

10.2 安塞腰鼓传承方式变迁的动力机制

10.3 安塞腰鼓传承方式的解构

10.4 安塞腰鼓传承方式的建构

11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 1

附件2

附件3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民族文化是中国梦的魂与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体育文化建设、促进体育文化繁荣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嬗变以及外来文化影响等原因,我国的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被边缘化。但安塞腰鼓却在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独树一帜,传承形式良好,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旨在通过对安塞腰鼓不同历史时期传承方式及其变迁特征的研究,为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借鉴。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田野调查法和口述史法,以安塞腰鼓的传承方式及其变迁为研究对象。本文以1935年之前时期、延安时期、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人民公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为重点,对安塞腰鼓在五个不同时期的传承方式进行分析,并对安塞腰鼓传承方式变迁的动力机制和主要特征进行探讨,并对安塞腰鼓的传承方式进行解构与建构。
  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安塞腰鼓的起源与战争、宗教密切相关,其与境内的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一个完整的共生文化生态系。
  (2)安塞腰鼓在1935年之前传承方式比较单一,为民俗传承方式,延安时期、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人民公社时期传承发生进一步丰富,均为民俗方式和政府方式。改革开放时期安塞腰鼓的传承方式趋向多元化,包括民俗传承方式、政府传承方式和商业传承方式。
  (3)安塞腰鼓传承方式变迁的主要特征包括:1)从单一化方式到多样化方式;2)从无意识传承到主动传承;3)继承与创新相结合;4)保护与开发相结合。
  (4)安塞腰鼓传承方式变迁的动力机制包括社会变迁和文化再生产,两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安塞腰鼓传承方式的变迁。
  (5)安塞腰鼓传承方式种类繁多,且每种传承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民俗方式具有娱自发性;政府方式具有主导性;商业方式具有营利性和多样性。我们要根据其传承方式的特点,充分发挥民俗传承方式的群众性作用,政府传承方式的主导性作用,商业传承方式的驱动性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